照顾老太太。
而且,赵小妹已经十五了,订了亲,转过年来就该嫁人了。她还要给自己绣嫁妆呢!
于是,等赵大郎挑着担子出去走贩后,家里做豆腐的活儿就几乎都落在了祁二娘身上。
祁明诚见祁二娘实在太辛苦了,他自己又是个暂时什么忙都帮不上的“废物”,就和祁二娘商量说:“大哥满担子挑着出去,次次都能卖光了回来,可见咱们这生意还是不错的。而且只要咱们的东西好,日后说不定还能卖到镇上的酒楼中去。你如今已经忙不过来,那不如把大姐请过来帮忙吧?”
祁二娘有些意动。自从家里开始卖豆腐后,她已经养成了每天晚上临睡前数钱的习惯。
老实说,钱并没有多少,每天也就十几二十个铜板吧。但是,要知道大部分人是舍不得用铜板来买豆腐的,他们会直接用大豆来换。打个比方,假设一块豆腐的成本是一单位大豆,那么买豆腐的人就会用一点二个单位的大豆来换。梨东镇的村民家里都有一种固定大小的容器,可以用来称量大豆。
以物易物还是村民们常用的买卖方式。
其实,真的计较起来,买家用大豆换豆腐的方式对卖家赵家来说更合算,一单位换了一点二个单位,如果不算人工成本的话,这里面的利润有百分之二十呢!但因为家家户户都不缺大豆,这玩意儿是他们自己种植的,不显得有多金贵,于是那些用大豆换豆腐的人也不觉得自己这种行为是买贵了。
赵家人其实自己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在一开始,他们更愿意看到有一枚是一枚的铜板啊!
等到祁明诚把这些概念掰开了揉碎了说给他们听以后,他们才终于恍然大悟。
赵大郎的心算能力不差,在心里把各种数据整合了一遍后,他颇为奇怪地说:“是啊,确实是用大豆换豆腐,我们赚得更多一些。可阿弟不说,我们以前怎么没想到这一点呢?就和魔怔了似的!”
至于赵家多出来的大豆怎么办?这时候已经有炼制豆油的技术了,因此会有人下乡收购大豆。而且那些镇里、县里、城里的豆腐作坊也需要收购大豆啊。赵家不用担心那么多大豆就此烂在了家里。
“若是我们的豆制品能推销到酒楼中去,他们结算时肯定是给我们银子的。”祁明诚又说。
因为亲眼见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