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许许多多的农家读书人中,赵家三郎、四郎有这种想法显得很与众不同,尤其是他们还考上了秀才。在不少家庭中,全家人供着一个秀才的局面非常常见。哪怕这个秀才从他二十岁一直读到了六十岁,四十年间无所事事,但全家人就是要供着他,还要供着他的妻儿。为什么?因为他是秀才啊!
祁明诚很赞同三郎、四郎的观点,说:“两年时间太短了,应该是五年。五年,参加乡试两次,如果两次都没什么作为,那你们虽然不至于放弃学业,也该找些事情做了。”五年以后,三郎、四郎的年纪差不多相当于现代社会中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到了那个年纪,他们确实不能继续啃家里的了。
不过,谁又能知道五年以后的境遇呢?说不定他们只一次就考上举人了呢?
等到天气冷下来时,祁明诚比去年稍微能抗冻点,但还是觉得冷,依然喜欢一天到晚待在火炉旁边。这时候的书卖得很贵,但祁明诚现在不缺钱,就买了好些关于风土人情的书,一本一本慢慢看。
转眼又是一年春节,赵家卖了炭,这回的收益是去年的三倍,因此全家过得自然是一个肥年。这一年中,家里既添了丁进了口,又改换了门庭(以后就能说是耕读之家了),真可谓是喜事连连。
春天来临时,祁明诚终于打算离开家去外面闯荡了。他觉得自己的准备已经很充分了。
“我先做走商,就是把南面的东西运到北面去卖,再把北面的东西运回来,赚一个差价。”祁明诚对家里人解释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其实我早就想要出去走走了。而且,家里还有两位jiejie一直不知被卖去了哪里,虽说我不一定能找到她们,但说不定呢?说不定是可以找到她们的。”
哪怕五年、十年后,他会在一个地方定居,但现在的他还是想要出去走走,亲眼见见这个时代。
祁明诚既然已经做了决定,那家里人不管怎么拦都是拦不住的。只不过,祁明诚最终不是一个人离开的,好姐夫吴顺把妻子托付给了赵家,然后跟着祁明诚一起离开了。按照祁明诚那格外怕冷的体质,反正他们在冬天到来之前肯定要回老家猫着,离开大半年对于吴顺来说是一件能够接受的事情。
到了云安城的时候,走商二人组得知了一个消息。去年年末,圣上给镇国公府的嫡小姐赐婚了,据说男方也是门当户对传了好几代的勋贵之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