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宁用之前闻时宝的话回敬了这位世子爷,不疾不徐,一锤定音:“拿下吧。”
“我犯了什么罪,你就要抓我?”闻时宝不信这世间还有比他更蛮横无理之人,他在夏少丞给池宁下跪时,他多少猜到自己不幸踢到了铁板,但没想到这铁板还带着毒。
池宁似笑非笑地斜来一眼,比闻世子更不像个好人,阴阳怪气:“还请世子爷长眼,小臣姓池,名宁,单字一个临。江左守备,同任东缉事厂协同官校办事太监。”
说起“池太监”,确实没多少人听过,但倘若叫一声“临太监”,却有能止小儿夜啼的奇效。据说这位在天和年间就已经呼风唤雨的宦臣,因师父犯事牵连,才被新皇赶去了龙兴之地江左养老,没想到短短数月,他就又起复回京了。
“东厂的太监又怎么样?”闻时宝其实已经腿软到站不起来了,但事已至此,他只能死鸭子嘴硬,“东厂就可以随随便便抓人,不讲道理了吗?”
池宁睁大了一双眼睛,黑白分明,深邃漂亮。
他不可思议地问:“我东厂办事,何时讲过道理?”
作者有话要说:
PS;邪神攻已经出现了,但我相信你们大概很难猜到他是谁2333333
第2章 努力当爹第二天:
池宁这辈子最大的疑惑之一,就是为什么总有人试图和他讲道理。
他是讲道理的人吗?
他不是啊!
池宁出身西南边陲的小城镇南,那地方地处偏僻,穷山恶水,唯一能拿得出手的特产就是宦官,权宦,名权宦。
孝帝永平年间,还是个失怙幼童的池宁,便以“俊秀”充入内廷。他一入宫,就自动划入了宦官集团中的镇南一派,拜派系大佬太监张精忠为师,选入内书堂读书。毕业后他开始了辗转在神宫监、御用监攒资历的日子,天和年间入了内官监理事,掌火药制造,十六岁时,已是东厂名副其实的三号人物。
若不是年前师父出了意外,给池宁顺风顺水的人生平添了一些波澜,他现在说不定已经开始二次深造,在文华堂绩学,听阁臣讲书了。
但不管怎么说,除了这道坎,池宁长这么大,还真不知道什么叫低调,什么叫讲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