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满周岁,能不能顺利长大还是两说……也就是说,一旦萧宸出事,最有可能取他而代之的,唯有高贵妃所出的三子萧宜而已。
高如松此番请立中宫和太子,自然便是打着将meimei拱上后位、让外甥成为太子的主意;而他之所以能猖狂若斯,说到底还是康平之乱的遗祸。
高如松,字诣昌,于康平之乱前原只是前任镇北大将军唐棣手下的一名副将,虽于军事上颇有才华,却因野心甚重而不为唐棣所喜。后北雁入寇、康平乱起,镇北军首当其冲,却因唐棣于阵中遭人刺杀而大输溃败,让北雁大军得以势如破竹地一路朝盛京直逼而去;饶是戍守京畿的十万禁军有半数折在了盛京城下,仍只留得了让皇室及朝中诸臣仓皇逃命的机会而已。
真正阻住了北雁军势的,是原先驻扎在西疆防卫西凉的卫平军。
西凉与大昭虽时有边衅,但整体国力仍弱于大昭,又深知唇亡齿寒之理,这才没有趁火打劫,而是主动遣使表达合作之意,让卫平军得以空出手来抗击北雁。于此同时,镇北军幸存的将领也开始收拢残部相互集结,却因群龙无首又彼此不服而难以成事;有人认为应当南下与朝廷会师共同迎敌、也有人认为应该留在北方寻机应变、混水摸鱼……高如松便是后者的代表。
他本是枭雄一般的人物,在康平之乱中看到了崛起的机会,遂选择留在北方继续收拢镇北军残部和地方上幸存的抵抗势力,名义上是为了寻机乱敌后方,实则却是藉此拥兵自重。因他所谓的乱敌后方不过是偶尔偷袭北雁的小股部队,又有地利之势,北雁方面自也不怎么在意这些散兵游勇,而是将战略重点放在了阻挠己方进军的卫平军身上。
只是随着战争旷时日久,北雁方面的补给渐渐不支,朝中也渐渐有了反对的声音,整体形势遂渐渐开始往大昭一方倾斜。高如松知道情况已不容自己继续混水摸鱼下去,这才以镇北军之名与朝廷联系,称欲与卫平军一同夹击北雁光复河山,请朝廷赐大将军之位以正其名。
高如松说得冠冕堂皇,实则却是以此为挟制,迫使朝廷认可他拥兵自重的行为。朝中虽对此多有非议,却因情势所逼而只得从其所请。卫平与镇北二军南北夹击之势因而得成,让大昭与北雁之间的战局就此扭转,最终成功克复全境、将北雁彻底逐出了关外。
可战事已平,放出去的军权却不是那么容易就能收回来的──这也是端仁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