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班的优等生们,成为了最早拍照并且可以最早离开的那个令人羡慕的群体。
但是,众所周知,在渡河一中,从来不存在“关系户”、“走后门”这样的说法,即便你是校长的儿子,成绩排名不在前列也进不了精英班。所以,如今能在精英班生存下了的这些学生,都是在无数个夜晚的挑灯夜读和白天课堂的高效学习下锤炼出来的。即便他们享有这个特权,但会离开的同学寥寥无几,大家都会返回教室进行自习,生怕落下一分一秒学习的机会。
好像在每个高中都是这样,越临近高考,学生的两极分化越会明显的体现出来——平日里成绩名列前茅的学生,会更加的努力,更加的拼命,整体成绩的拔高速度比平时还要快;而平日里学习成绩没有那么突出的同学,则会表现出“临危不惧”的勇气和斗志,放松紧绷的神经,开始给自己多一些的休闲。
诚然,应试教育的缺陷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其他国家的教育方式更优于目前的应试教育,毕竟各个国家间的文化差异也是不可忽视的。适应他国学生的教育方式放在我国学生身上,不见得会带来比应试教育更优越的效果,甚至可能会适得其反。
再退一万步讲,在应试教育下成长起来的这一代人,会有更好的抗压性和抗挫折性。也许现状确实艰难曲折,觉得苦海无边黑云压天,但在日后遇到困难挫折的时候,只要想起那段经历,都可以告诉自己:那时候的我都可以坚持度过那样的艰难,如今又有什么是克服不了的呢?
毕竟你我明了,少年最好的地方就是:虽然嘴上说着放弃,心底却总会憋着一口气。
镜头从每张青春年少的面孔上扫过,按下快门,一群人便三三两两作鸟兽散。全程的时间还不到两分钟,就好像一切还未发生过一般。但是稀稀散散的人群和耳边回荡着的“茄子”,却在真实的告诉你,这一切发生过。我们用了三年的时间去填满这场猝不及防开启的盛会,然后用了不到两分钟的时间便完成了与它的告别礼。或许稍显草率,但是好像确实找不到更好一点的方式,去把这个告别完成的体面且不那么伤感。
一班的教室里很快便恢复到平日里自习的样子,每个人都埋头在成堆的习题册中,没有人交头接耳。细看只有两三个空位,大概是去洗手间或者去超市买早餐了。出乎意料的是,一号桌的主人也不在,那个沉默寡言、清冷难近的少年,一反优等生的常态,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