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别的门派口口声声讲什么江湖义气,说什么家国社稷,可升斗小民哪里懂这些呢?倒还真不如从小处入手、还世世代代都讲信用,存续至今的妙音门来的让人信服爱戴。
杜婵娟果然也不负众望,每到一处,便改换面容暗地查访;在探知真实情况之后,再让当地的妙音门分舵增设人手,把需要帮助的、愿意跟她走的女子们全都接了出去。
这本来应该是个皆大欢喜的事儿,却终究还是让某些人不高兴了。不过想来的确也是这个道理,世界上哪儿有十全十美的事情呢?
这些身份过于低微、甚至被家里人当成牛马一样的货物来买卖的女子,多半已经对所谓的“家”失去希望了;一听说要上忘忧山,便要与山下断绝一切来往,点头不迭尚恐不够,哪里还管别的事情?
正因为她们的身份过于低微,又因着她们是女子,所以在辽东这边,做的都是粗使活计:
天没亮鸡不叫就要起来干活,晚上都伸手不见五指了才能短暂地睡上一会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可是最终能够拿到手里的东西,却不过是几个大钱;就这点钱,还要被所谓的夫家抢走,还要用来去给这些不得志的男人们买酒浇愁,换谁能受得来?
可换那些男人来看,谁舍得这么不花一文钱还能赚钱的免费劳力离开呢?换作那些为富不仁的商家来看,谁舍得让这么多可以被压榨剥削到最大限度的劳力离开?
于是在杜婵娟即将离开辽东的那一天,无数人都聚集在了一起,吵闹着要让杜婵娟把带走的人还回来,用他们的话来说——
“都嫁过来了,为什么还要天天想着往外跑?我们是亏待她了还是怎么着,你看看周围的人,哪个不是这么过来的?”
“就是就是,让她干点活你就装出一副累得受不了的样子来,给谁看呢?自古以来以夫为天就是硬道理,你凭什么带走——”
这人没能把话说完。
因为杜婵娟出手了。
当年杜婵娟刚下山,还没来得及在江湖里闯出什么除了“妙音门门主”这个头衔之外的名声。人人只知道她定然身手了得,否则也不会在一众妙音门弟子中脱颖而出,成为了现在的妙音门门主。
上任妙音门门主终身未婚,去世的时候也没有留下后代——各种意义上的都没有,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