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累得人仰马翻。但效果也非常好,很值得。
一转眼,竟已过了五年。
时间过得实在太快,半个十年一晃而过,猝不及防。
不知怎么的,穆逸舟就想起了上回付教授说的话。
——时间珍贵着呢,一不留神就都老了,能结婚就早点结。
穆逸舟手指在屏幕上微微停顿,随即回复,“很乐意加入。”
第13章 照片
邀请加入筹备委员会的消息也发到了童溪的微信上。
协会成立十五年,小活动办过无数次,大型庆祝活动却不多。五周年的时候,社团规模还不大,积淀也有限,十多个人的社团,办个讲座展览、搞几个刷文保的活动,已经算不错了。
十周年的时候,是穆逸舟担任会长。
那时候的穆逸舟精力旺盛,想法很多,执行力也很强,带着几位骨干组织了许多活动,邀请毕业的师兄师姐们返校,整理文稿办十周年特刊,还搞了场小型晚会。活动结束后,社团里添了不少新鲜血液。
那段时间她几乎是天天跟穆逸舟黏在一起。
有点辛苦,却也很开心。
到如今,社团的人换了几拨,当初组织过十周年活动的人剩得已经不多。陈博学物理的,选了个忙碌又严苛的导师,毕业论文也还没写出来,成天泡在实验室里,能分出的精力有限。童溪的时间还算灵活,义不容辞。
钟原那边很快敲定了名单。
不过正逢期末季,骨干们忙着考试和论文,便把时间定在了寒假前。
委员会的群里九个人,六位在校生,三位是已毕业的。一位是穆逸舟,另两位是穆逸舟拉进来的前辈——社团的创始人陈立和另一位对社团感情很深的老师姐。两位都在十周年庆典时返校参加过活动,被穆逸舟邀请后欣然参与。
九张头像,轻易把十五年的时光串了起来。
童溪在a大多年,跟协会感情很深,想着这些年的变迁,多少觉得感慨,犹豫了好半天,临睡前还是忍不住把放在书架最上方的盒子搬了下来。
盒子有点沉,装着十周年的特刊、纪念相册、她当编辑的几本会刊和许多小纪念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