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少爷一把接过来,大手在金莲温润的手背上抚过。
金莲赶紧把手一缩,又端起另一杯茶,给云少爷。
云少爷看在眼里,不动声色。
侍完茶,金莲远远地侍立。
过一会儿,云少爷说:
“老二,你这三年在京师,爹和我也听说了不少荒唐事呀!”
“荒唐事?”
“爹送你到京师,是巴望你求得一纸半纸功名,好光宗耀祖。你却偏爱和那帮满口风花雪月的所谓文人雅士搅在一起,整天做诗做赋,于功名前途却无半点用心。”
“大哥——”
“做诗做赋也倒罢了,到底不离笔墨,可是你成天去招惹那些烟花女子又是何苦来!”
“大哥,又是爱嚼舌头的二舅爷递的话儿吧?”
“大家还不是为着你好。”
“大哥,连你也说这样的话!”
“好了,咱哥儿俩难得相聚,这几句话你慢慢琢磨吧。。。。。。”
哥儿俩又攀谈起来。
潘金莲隐隐约约听见他们谈论京师的趣闻,不时听到阵阵笑声。
阳光洒在三个人身上。
三
在潘金莲的记忆中,这位哲少爷最是放荡不羁。
哲少爷比金莲大两岁,却十分顽劣。
潘府只三位少爷,大少爷潘云为嫡出,性格沉静,于文章功名十分下功夫,熟读圣贤,知书达理。
可惜从小得了肺痨病,是无可指望了。
二少爷潘哲性格刚好相反,顽劣成性。一日没有片刻安宁,不是打烂花瓶,就是烧掉邻家晾在院子里的衣物。
读私塾,教师被他气跑了十八个。
稍微大一点,又和家里的丫头偷鸡摸狗,虚凤假凰。
哲少爷虽是庶出,但因为潘家只有这一个儿子还有点指望,所以倒受到阖府上下百般宠爱,顽劣之性自是愈演愈烈。
十七岁上,家里看看实在不象话,就把他送到京师翰墨书院。
原想京师师道尊严,再加上有开茶庄的二舅爷照应,自当收敛些。
如今看来,倒是更不如前了。
而三少爷潘备,今年才十一岁,根本就还是个孩子。请了个教师在家,也不见得能有个什么出息,只是在私塾有人管管罢了。
自从这位哲少爷回来,沉寂已久的潘府又热闹起来。
哲少爷是最善在脂粉堆里打堆的,而潘府是清和县首富,家里大小丫鬟共有三十六个。
他一回来阖府就闹得鸡飞狗跳。
好在潘金莲这里有云少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