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在这块巨大基石的基础上去取得事业上更大的成功。与生存相比,婚姻(或者更准确地说,是爱情)的浪漫损失就不算什么了。有得有失。上天就是这样安排的。
如果他通过这种非常安定的婚姻,而带来了事业(其实说白了,就是“官场”)上的成功,那么他就不必有所遗憾。这条路是他自己选择的,没有谁去强求他。而且从某方面来说,他当时对和肖如玉的关系建立能否成功,还担心过。特别是在他发现肖如玉并不是处女,后来有一天当他把它作为问题提出来的时候,她马上就说:如果你在乎,我们可以马上分手。他那时难道不是马上就赔笑,打消她的想法吗?他说:“只是说说嘛,我相信你。再说这是九十年代了,谁还讲究这个?”如果说有错,那么这个问题的错,却不在肖如玉,而在于自己。
“每个人的路都是自己选择的。”这句话是谁说的?没错。邓一群想到自己的选择,非常明确,非常功利。也就是只有功利的道路,才会这么明确。
如果说邓一群和谈琴过去还存在一些距离,那么现在邓一群则感觉不到了。作为一个已经结过婚的男人,在别人眼里,对年轻女子就没有了什么威胁。事实也许正好相反。
邓一群发现,谈琴对他非常友好。她在心里,对他甚至有一种崇敬。她以为他是非常能干的。的确,邓一群在工作表现上很是出色。当了科长的他,浑身的劲头更足了。谈琴在工作上总是很配合他。他用她的时候,感到非常得心应手。邓一群第一次感觉到男女工作上的那种默契而带来的快感。由工作,邓一群想到了别的更多的东西。
事实上邓一群一直生活在岳父母家的阴影里。他感到一种压力,那种压力是无形的,但却无处不在。他感觉在他们眼里,自己永远是个农民。那就像《 红字 》,他是洗不去的。他改变不了。尽管事实上的他,今天已经成了城里人,但他的根还在乡下。另一方面,他的身上的确也还经常冒出很多农民的习气来。
上班后的邓一群有时忍不住把他内心的这种感受对谈琴讲。谈琴就淡淡地笑,说,你在乎这个?就那一句话,点醒了邓一群。是啊,不管如何,他成功了,成了城里人中的干部之一,他得到了他想要得到的。不论岳父母怎么看他,他都不必有所介意。历史上农民皇帝最大的得意,莫过于自己的平民出身。他也应该为自己的出身而自豪。岳父也曾是个农民出身,为什么没有人对他作评价呢?那就是他已经是个官僚。如果他邓一群当上了官,还有人批评他的农民习气吗?
第117节:第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