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只想找一个丈夫,并不想找一个要在仕途上有所发展的人。她知道那样的人靠不住,再说她家里的男人都是当官的,她对当官的人不感兴趣。邓一群走到今天这一步,完全出乎她预料。她虽然对做官的人不很感兴趣,但她却不反对邓一群去走这条路,而且,他要走得好,她还是高兴的。这个社会,衡量一个男人的成就,入仕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标志。
最高兴的当然还是邓一群自己,他那份高兴的心情难以言表。他比别人更清楚,他得到这样的位置是多么地不容易。他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村青年,但他今天依靠自己的努力,成功了。如果他分配在老家的那个县里,那简直是不可想象的。处级,是一个相当大的官了,相当于县委副书记或副县长,这是非常了不起的。他还年轻啊,才三十多一点,以后的路还长,发展的机会还很大,再往上升迁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呀。他的家人(当然是指他的母亲和兄弟姐妹们)一定会为他的成功而感到格外的自豪和高兴,在村里可以扬眉吐气地做人。与那些农民也许是没有什么可比性的,但是即使和他过去的那帮同学相比,他也是进步很快的一个,尤其是那帮分配在县里的朋友,他们这一辈子也许都不敢指望能到副处的位置上。祖上积德啊!他想到一定是祖上在暗中保佑着他。那次回老家,去父亲的墓前烧了纸,还是对的。机械厅这几年重视提拔年轻干部,他提得不算早,但也不算晚。他是不早不晚,正是时候。
第135节:第十章(3)
由于他在仕途上的这一重大成功,邓一群忽然变得信心倍增,他以为,自己的成功跟自己的努力有很大的关系,而肖国藩的关系则是一个基础。肖如玉一方面承认他在单位里干得不错,另一方面却认为是她们家的这层关系起了作用,否则你过去也干得不错,为什么没有提啊。
这样巨大的喜悦需要有人来分享。说真的,一个人可以与人分享的东西不多,或者说大部分时候对大部分东西都不愿与人分享,简单到一个苹果,如果与另外一人分享,你得到的可能就只有半个苹果,甚至连半个苹果都不到。说得饶舌一点,即使那人只吃了你一口,而你心里的感觉,很可能是觉得他吃了大大的一口。而唯有这样的喜悦才是可以与别人分享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这种东西随便别人怎样分享,他都是拿不走的,最终还是你的。
成为(副)处长的第五天,他实在忍不住那份欢喜,去了刘正红在广州路上开的发廊,去找刘正红,他要把这个消息告诉她。肖如玉和她的家人分享他的喜悦是有限的,而他又不能及时地把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