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很聪明,他在自己尽兴的同时,决不去抢言处的风头,事事把他推在前面。别人看着他,还觉得他虽然年轻,却很懂礼貌。为人的方法啊!
父母都是农民,他们从没有教过我这样许多的做人道理。这些道理,都是我自己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邓一群不由得为自己感到一种骄傲。在仕途上,他已经慢慢掌握了不少诀窍,今后一定能更加自如。对此,他深信不疑。
言子昌还是不够聪明,邓一群想。
每次到基层去,邓一群就对接待的人说:“言处长喜欢跳舞,你们晚上能不能考虑安排一场?”那些人自然就会照办。以至于后来言子昌每到一处,人家都会安排。在机关里,言子昌也就有名了,人人知道他是个舞迷。跳舞并不是件坏事,但这事与他一贯的为人风格却极不协调。在众人眼里,他就有点尾大不掉。邓一群却是躲在背后的。
潘副处长自然不会放过这唯一可能攻击言子昌的机会。
言子昌愈加痛恨姓潘的。
邓一群适当的时候就加点油。
科技处的矛盾就日益明显了。
[63]
一年过去了,老言和老潘的矛盾越来越激烈,有时发展到两人拍桌子骂娘的地步,说起来倒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由于两人互相有成见,潘评高级职称,言就投反对票;言审批科技项目经费,潘就提意见。还有很多琐碎的小事,外人也说不清。
科技处的矛盾是明摆着的,人事处的领导就找个人谈话,谈下来的结果发现邓一群在其中处于非常尴尬、被动的状态。邓一群年轻能干,有想法,但他的能量却释放不出来。大家不由对他充满了同情。面对人事处的领导,邓一群谈了自己的想法——关于工作上的想法。他说担任科技处副处长这么长时间,一直没有干出多少成绩来,心里是很愧疚的。如果可能,他更愿意回到原来的位置上去。回去自然是不可能的,领导就尽量往好处去安慰他。
情况清楚了,邓一群就再次到厅长们家去汇报想法。这个农村出来的小伙子,赢得了他们不少的信任和支持。慢慢地,在领导层中就形成了这样一个共识:尽快让邓一群出来。
言子昌当然不知道领导的意图,但是他能够感觉到组织上不再那么器重他。两虎相争,必有一伤。他没有想到事实上他和老潘都各有所伤,而年轻的副处长邓一群在其中得了利,这就应了另一句成语: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在他的感觉里,邓一群还需要依靠他,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