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骑车的时候,他可以忘掉各种不快、各种心理负担。下乡扶贫,让他重新回到了自然。天是那样地纯蓝,和城市的那种灰蒙蒙的天空完全不同。田野上一片葱绿。村道两边有很好的树木。他可以闻到泥土的那种清香。骑累了的时候,他就会停下来,和在田里干活的农民聊天。那些人看到他很敬畏。他们都知道他是从省城来的大干部。他们一个个衣着破旧(自然干活的时候也不用穿整齐的衣服),上面沾满了泥浆。脸是粗糙的,被风吹日晒呈黑红色,且被刻上一道道劳累的沧桑皱纹。他们的头发乱蓬蓬的,胡子拉碴。他们的眼里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一种渴望。谈到现实生活,他们总是有一种无奈,体现出一种生为农民的悲哀。也许他们可以把希望寄托在下一辈的身上,让他们好好学习,将来可以做一个城里人,但事实上他们的孩子根本就得不到好的教育,那种寄托的希望非常渺茫。
邓一群过去刚到城里的时候,有一阵非常厌恶农民。尽管自己也是农村出来的,但他却并不喜欢他们。他有点瞧不起他们。从心理上,他觉得他们是劣等的。他的兄弟们也是如此。但是他现在知道,他们的状况是不可改变的。他们生活在那样的环境里,限制了他们的眼界。就像很多年前,他在回乡的路上遇见过去的一个叫高中的同学。他记得那个叫高中的同学过去在学校里学习成绩还是可以的,但当了农民后身上的那点文化好像就消失掉了,看到他变得非常的委琐。
邓一群看到了一些年龄很大的农民,他们胡子花白,却依然在农田里干活。在城里,这样的年龄已经可以退休了。但他们没有抱怨。他们已经安于天命,对眼下的生活已经习以为常。他们热爱劳动,也热爱过土地。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邓一群想到父亲在世的时候,为了一寸土地,就可以和邻居大打出手,有时甚至不惜生命。土地不仅仅是粮食的母亲,它更是一种尊严。可现在,他们也不一样了,他们正对土地失去信心。
土地里的粮食是丰收的,但是丰收并没有增收。“多收三五斗后”,他们的实际收入并没有增加。粮食越来越多,国家的仓库都堆满了。经济上到处吃紧,拿不出那么多的资金来收购。大量的粮食换不来他们生活日用品和重要生产资料。
老一辈的人不再用古训教育年轻一代了,的确他们再也不能从土地本身看到希望。土地里不能刨出金子了。由于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很多人成了富余劳力。年轻一代正在变得游手好闲。老实一些的孩子,还在田里帮助父母生产;稍聪明一些的则想办法到城里去打工;聪明而不够本分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