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引子
引 子
犯罪,这个人类的痈疽究竟产生于何时?
据史料记载:在《圣经》的创世篇中,就有禁欲未止夏娃盗果、骨肉相残该隐杀弟等犯罪。古犹太人领袖摩西为了制止犯罪,按上帝的旨意在西奈山的两个石板上刻下十诫,教诲人们弃恶从善。佛教中也规定男女教徒应遵守的五项戒条:戒杀生、戒偷盗、戒邪淫、戒妄语、戒饮酒。可见,犯罪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一直禁而未止。
人,为什么会犯罪?这个问题千百年来始终困扰着人们。
公元前七世纪,希腊出现的俄耳甫斯教认为,宙斯为惩罚杀死扎古莱斯的恶神提坦,用雷电将他烧死,并用他的骨灰创造了人类。这样,人体内就有以恶神尸体的材料制作的性恶部分和以被捕、获得解放而渴望复归为神的纯洁部分,性恶那部分就会产生犯罪。
公元前四世纪,中国的孟子认为,人本来具有善心(仁)、恻隐之心、羞耻之心、谦让之心、是非之心,如果老老实实地培育这种心,就可以达到作为道德的仁、义、礼、智。做坏事的人并不是天生的坏人,只不过失去了人本身具有的良善之心。
比孟子晚生的荀子则认为,人生下来就性恶,有好利、悦声色之心,“其善者伪也”,使人变好乃是后天的行为,要有“师法之化、仁义之道”才可以为善。
同时期的告子则提出了同孟子宣扬天赋道德的性善论相对立的性无善恶论,认为,人生下来后,由于外界的作用既可以变善,也可以变恶。
罗马帝国基督教思想家奥古斯丁认为,人生下来都是有罪的,只有信仰上帝才能得救。
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则认为,人生下来都是善良的,但由于社会制约及教育的落后,使人在成长过程中变坏。
……
真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犯罪,到底是先天埋下的孽种,还是后天酿成的祸水?是受命运支配的行动,还是完全可以为自己的意志所控制的呢?如何去医治和制止一些人的邪恶之心?在人类发展的漫长历史中,经常是一个重要议题。
在研究犯罪问题时,人们注意到支撑人类半边天的女性。
毋庸讳言,女性犯罪比男性犯罪要少得多。但是,女性犯罪随着女性走向社会增多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增加。据有关资料表明,美国1961年女性犯罪所占比例为10。5%,而1971年已达到17。2%,英国也从13。5%上升到14。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日本,1950年女性犯罪所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