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17岁时,父亲去世了。19岁那年,男家正式提出娶她,母亲便替她作了主。
她出嫁了。身穿大红袄,头戴大红花,手撑大红伞,坐着独轮车被推到了男方家。这在1965年的淮北农村也是够风光够气派的啦。
父母包办的婚姻是一种碰运气婚姻。两人合得来,上下差不厘,也能乐乐和和地过一辈子。运气不好的就甭提了。
王淑英则没有碰到好运。
闹洞房的人散去了,新房里只剩下她和胡奉鸽。姑娘和小伙子都显得羞涩,默默地坐了一会儿,胡奉鸽便先于她躺下睡觉了,把她冷落在一边,她不好意思脱衣上床,只好呆呆地静静地望着两根流泪的红蜡烛坐了一夜。
两年过去了。一次,妯娌们在一块闲扯起“私房事”来,那放荡的语言是令男性公民们咋舌的。她虽为人妻,却不知道嫂子们在讲些啥,朦朦胧胧,似懂非懂。嫂子惊诧了,跑去问她们的婆婆:“娘,孩子他叔有病吧?结婚都二年了,孩子他婶咋不知那事呢?”
“你们瞎说个啥哩,好好的人能有啥病?”婆婆满脸不快地把嫂子们好一顿冲。
其实老太婆是“哑巴吃饺子——心里有数”。儿子的病,做娘的哪能不知?儿子的生理缺陷这件秘而不宣的事一旦泄露出去,儿子再到哪里去娶媳妇?精明的老太婆盘来算去,最后决定立即招回已经出了嫁的女儿们来商讨这件大事,研究“泄密”的对策。
家庭会议是在一间小屋里秘密举行的。全家合议的主张是:要让王淑英生个孩子,这样既可以稳住她的心,又可以证明胡奉鸽无病。一箭双雕,合家欢喜。
可是,这个实际上极为愚蠢的主张,后来却使老太婆永远失去了儿子。
是夜,天热得让人难以忍耐。王淑英把席子从床上抽下来铺到了当门的地上,然后就同胡奉鸽一起躺下了。半夜时分,“丈夫”和她亲热起来,所有的程序都和往日不一样了,她感到奇怪。过后,她才发现从她身上下来的不是胡奉鸽,而是老太婆的大女婿。她没有喊叫,打那以后,她才算明白嫂子们说的“那事”是啥事,她也才知道自己的丈夫不是个真正的男人。
后来,她向婆婆提出要同胡奉鸽离婚,婆婆怒吼道:“甭想!你活是胡家的人,死是胡家的鬼!”
王淑英没辙了。遗憾的是她没有也不懂得向法院提出离婚申请,也不知道法律是可以保护她的。愚昧和无知使她误以为老太婆的话就是“圣旨”。
大女婿多次“行动”,如期实现了老太婆的计划,终于让王淑英生了个儿子。大女儿认为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