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自 序
比起农民来他们更像干部,比起干部来他们更像农民;在权力面前他们是懦夫,在正义面前他们又是道德上的乞丐。他们之中不乏才智之士,但才智使他们更加糊涂;他们的作为时有壮举,但是壮举使他们愈发乖张!总起来看这是一些可怜之人,分开来看又各有独具特色的可恨之处——这就是穷乡僻壤里部分民办教师的特点。
他们像闹剧“演员”一样,每个人都在一本正经地生活着,而正因为此,他们的生活便愈显出戏剧性和漫画特色。生活对他们本人来说也许是悲剧,但对局外人来看就是一些令人解颐的稀奇的故事。
本小说叙述的正是这样一些让人又可怜又可恨的人;一段让人悲喜两难、哭笑不得、难描难画同时又情趣盎然的生活故事。
第一回
余专干盗花失手 苟玉春绝处逢生
话说某县某乡有一个小小干部名叫余胜,当的是教育专干,管的是全乡的教师。某年暑假期间的一个夜晚,余胜正潜入乡政府所在村的小学校里,和民办教师吉凤仙偷情时,冷不防被主管教育的付乡长发觉,于是便弄出一个故事来。
其实,余专干本不是个采花大盗,吉凤仙也不是个没廉耻的荡妇,这二人的苟合的起因是不久前举办的一次学生会考。
有人会问:会考本来是好事情,怎么就弄出男女间的风流韵事呢?这便是问者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了。
此教育专干管得便是全乡的教师。而当时的偏僻山区教师中绝大部分为民办教师。民办教师这个称谓是相对于公办教师而产生的。两者区别很大:公办教师是国家干部身份,民办教师是农民身份;公办教师吃得是国库平价粮,拿得是国家财政拨发的工资;民办教师则吃得是自己家里的粮食,拿的是生产队的工分。
既然有差别就必然会有矛盾。这矛盾便集中地表现在公办教师拿钱不出力,民办教师出力不拿钱;公办教师都想往城里挤,民办教师又都希望能成为公办师,只有样相同,两拨人都不安必教学。
本故事发生的时间正好是本世纪七十年代末期。那时候虽然有关方面早已看出了教师中这个问题,但又无力解决,只好每年拨一些招干指标给地方解决民办教师转正的问题。
由于转正指标少得可怜,每个乡一年只能平均到一半个,这样一来负有直接责任的教育专干的压力更大了,几乎是转一次公办教师脱一层皮,提起这件事就感到害怕。
余胜不是个坏人,更准确地说还应该算得上一个好人:工作上兢兢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