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萃的地方,特别是在书画方面,更是引人入胜,无论是历史上辉煌的过去还是改革开放的今天,都曾出现和正出现一批批有名望的书画艺术家,影响并照旧了一大批青年画家,木子就是其中的一位佼佼者!
提起木子,许多人都熟悉他的水墨画,行家们的评价是:“有新意,有时代感”。还有他笔下的梅,傲骨临冬,繁簇红艳。这是他热情的流露,这种热情来自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艺术的追求。
出生于工人家庭的他,最早是受母亲的影响,母亲经常用50多种绣花线用一台老式的缝纫机绣出美丽的图案,年幼的木子在母亲身旁,也渐渐的开始一页一页地临摹小人书《岳飞传》来玩耍。
自己那么喜欢绘画实在舍不得丢下,再说,干什么不付出辛苦都是不行的,一遇到困难就退缩将一事无成。这是军队大学校对他的教导,也是一个坚强男儿的意志与自信。
找不到画谱,他就利用业余时间到颐和园的长廊临摹石廊上的古画,并且不断摸索,动脑筋总结经验。久而久之,发现自己有了一些进步,并受到了同志的认可,这坚定了他学下去的决心。
1980年,他到新疆工作,得知新疆画院开办绘画培训班,便起个大早,揣个馒头,冒着零下30多度的严寒,乘车赶到乌鲁木齐市区报名,结果被招入高级班,开始系统地学习工笔画技法。经过两年的艰苦努力,基本掌握了中国传统工笔画的技法。1981年参加总参三部系统纪念党的生日书画大赛一等奖。
每个人都不会随随便便成功,成功的背后需要艰苦的劳动。1983年木子回到北京后,一直坚持用业余时间学习绘画。1989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结识了北京画院的马泉老师,马泉老师看过他的作品之后,给予了肯定,也指出了缺点,建议他专攻山水画的技法。此后,在马泉先生的指导下,他更加努力地学习了。工作不管多忙多累,他都要抽出一小时的时间来练习绘画。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山水画技法不断成熟,得到了行家的肯定。木子认为继承传统要符合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不能固守老的模式。艺术是为人民服务的,画出的画要让看的懂,盲目引进西式技法不是国画应取的方向,只有消化才能吸收。
谈到学习绘画与工作的关系时,木子说:“二者一点也不矛盾,追求艺术,锻炼了意志、陶冶了情操,这本身就是有益于本职工作。同时,绘画也是一门知识,掌握方法、触类旁通,也能开阔工作中的思路。另外,还可以活跃文化生活,为精神文明建设做点贡献。”
木子说,“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