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间中式装潢的京菜馆,内有小桥流水,青烟袅袅,进了包厢,在没开喝之前,四个人还是能斯斯文文坐着聊会儿天的。
彭轩和李子超早就到了,两个人关心着国计民生,话题正说到股市今年有没有希望升回3000点,见向荣进来,彭轩先是夸张地一挑眉,随后照例打趣着笑道:“荣哥儿,你这个阔人终于来了!”
向荣边挂大衣,边朝他比了个中指,那厢李子超已经在询问今儿喝什么酒了,虽然最能咋呼,但其实他是个四人当中酒量最差的一个。
之所以差,主要还是因为缺练。
四大金刚如今都是奔三张的人了,可一个个都只顾着立业,并没有人惦记着要成家。王韧拿到了经济学博士学位,毕业后去了一间行业内排名前五的信托公司做风控。彭轩说来更巧,读完研后,也考进了XX集团,可惜该集团太大,光分公司就有十好几家,他负责的又是基建部分,跟向荣没有什么交集,是以并不清楚彼此一度还做过同事。
他俩从事的都是跟本专业相关的工作,惟有李子超已彻底脱离了建筑设计领域,他当年连滚带爬,好容易拿到了毕业证,当名记的亲爹已看出他根本不是做设计的料,一狠心,逼着他读了个马克思主义哲学,其后找了关系留在本校,现在,已经是一名光荣的学生辅导员了。
说起来,也不知道是不是讽刺了,当年天天旷课的人,现在动辄就要谆谆教导学生珍惜时光;当年成绩最好的,却成了这一桌人里学历最低的;而王韧的理想,本是做个浪尖上翻滚的风投,结果阴错阳差的,却变成了经常给投资项目泼冷水的风控;反倒是当年麻杆一样的小卷毛彭轩,按部就班,稳扎稳打,不光业务水平蒸蒸日上,体重也随着职位的提升,不断地向上攀爬。
李子超身为人民教师,平日里应酬不多,见了酒难免犯瘾,就着一盘乾隆白菜,把五粮液喝得吱遛吱溜响,挥着筷子,颇有些指点江山的劲头:“群里发通知了,周日学校开放迎接咱们这一届,都去啊,到时候约场球,哎,那天别西服革履的,我说场地不用提前定吧?”
“都老胳膊老腿儿了,回头再闪着腰,”彭轩自嘲地笑道,“我都有四五年没摸过球了。”
“那你可太次了,瞧瞧咱荣哥,“李子超笑嘻嘻道,”这小身材保持的,跟二十岁那会儿比,一点变化都没有,腹肌一准还是有六块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