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也曾经绽放过,为这个世界增添过光彩,留下过痕迹,而不是还没开放就已夭折。
第164章
通州的这场灾难, 除了在这场大雪中丧生的那些人,受影响最大的就是农人, 可以说,秋收的颗粒无收已成定局。
天气转晴之后, 李卫专门找了几个有经验的老农,让他们研究种些什么来补偿这个秋天无收成的惨淡局面,最后锁定了红薯。
雪化之后第一时间给康熙皇帝写了折子,请求支援等了几天也没有回音的胤禛明白了老爷子的意思。胤禛也知道老爷子的难处,这几年天下不太平,只今年就有西北要用兵, 甘肃地震,这些敏感问题上集中了朝堂所有的注意力, 通州只是秋收的收成没了保证而已,不算什么大事。
于是, 胤禛又上了折子,这一次一字不提通州受灾, 只是请求免除百姓的秋赋,很顺利的, 康熙皇帝的旨意很快下来了, 把这个消息散发出去, 不说老百姓跪谢皇恩,就是补种的那些人也轻松了不少,百姓的积极性也更高了,毕竟没有秋赋压在头上, 这一次的收成就是自己的。
更让百姓们兴奋的是,这一次受灾,那些高高在上的皇子王爷竟然也和他们一样下田,而没有回到皇城享福,不说感动什么的,这已经说明他们这里的情况没有那么严重。
这次雪灾给李卫了一个统计通州确实人口数目的机会,自从康熙五十年免除了新出生的人头税,除了给百姓减少了一个出钱的机会之外,造成的一项恶果就是各地的人口统计工作处于了停滞状态,再加上前几年几个地方出现灾荒瞒报的情况,导致流民四起,很多人为了避灾都是四处奔走……这些种种都造成了各地的实际人口都是模糊不清的。
李卫重新统计之后,就惊讶的发现整个通州县的人口和在册人口有一万以上的出入,就这还是没有把死去的那些人和在各大户为奴为婢的那些人纳入统计的结果。
胤禛看着这结果,不仅没有觉得高兴,反而头疼非常,促进人口的增长是于国有好处的一项良策,可是如果这些增加的人口被人利用了会怎么样?可惜这些弊端,胤禛即使心知肚明,也是不能提出异议的。
借着这个机会,在通州税务改革有了一个很好的开始,至少在看到皇帝的儿子在和百姓同甘共苦之后,少有人觉得由这些人主持的税改不好的,自古以来,老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