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我通过了你的朋友验证请求,现在我们可以开始聊天了】
好嘛。还是自己以工作理由先加的人家。
是在午饭时接到导师的电话,吩咐她来办公室见面的。
孔庆祥是前年学院专门从外地特聘请回来的博导,搞理论出身,主攻融媒体环境下的传播理论研究。王静怡专业是电影学,两者擦不上边。所以开学将近一年,孔庆祥很少联系她,也不像对待新闻班学生——主动提起跟进项目的事。他不说,王静怡也不问,心照不宣倒乐得清闲。
要她来说,自己对孔庆祥的印象还停留在刚开学,导师选择名单结果出来后的那晚。他领一帮学生浩浩荡荡包下厢房,自己却坐在角落听着电话。菜还没上齐,早已半两酒下肚,醺红着脸挨个招呼,说饭馆格局绕,太太不大识路,要去楼下接她。
大家索性陪着一起,二十二叁的年轻人玩性大,隔着老远一声声的“师娘”如蒸煮的沸腾水,咕噜着浮去。
女人齐耳的短发不烫不染,模样年轻,站在路边同大家挥手。
一顿饭后,还是孔庆祥夫妇先行。
剩下的人叁两结对走得稀拉,王静怡着急回去,选了条近路。
碰巧撞见夫妻二人散步在数米之外,女人脾性温和,在饭桌上也少开口。走在路灯下更像是圣女蒙金,此时正挽着他的臂膀,两人相依着往校舍的方向走。
可谓神仙眷侣。
也从新闻班同学口中听到不少——
据说这位导师对待学术态度之认真到令人咋舌。虽说某些时候也是关爱学生,平易近人的好师长,但本质上还是cao纵学生替自己公司“打黑工”的大资本家……诸如此类。
王静怡心大,对什么都看得淡淡的,听过也就忘了。
可她到底不再是初入象牙塔的半吊子学生了,没那么清高。有些事情眼见尚不能为凭,何况成年社会的来往送迎,哪是几句话就能盖棺定论的。
此时,孔庆祥脸上挂着社交状态下的含笑,先是一阵问暖式的寒暄。中年人不再有辨识度的嗓子很催眠,王静怡的回答规矩、礼貌。小姑娘的态度诚恳,可说出的话却在打太极。
果然,孔庆祥挪动撑在桌面的手肘,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