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有神直直看着她,只是有一事想托宝珠帮忙。rdquo;
*
桓與不算是一个合格的皇帝,在位十多年并不勤政勉励,反而大兴土木不留钱帛。最近几年更加放肆,仅仅是别宫山庄比起前朝就多了八处。普民哀歌只是表象,关注禄公公口里的继承者的人不仅仅是高官贵族,就是与朝堂搭不上边的桓京里头的平民,也是盼着新皇的昭告来的。
但消息总是拖着迟迟不出。这样就待到了秦使的悠悠而来。外使来访,由暂代朝政的丞相代为迎接。两方之间的城门打开得沉沉缓缓,年久磨损的声音闷重绵长,方才开了一半,丞相拱手抬头往前一看。
表情便僵持了大半。
前朝被称为前朝,只是私下默认的说法。毕竟皇上依旧姓桓,皇亲血脉摆在那里不容置喙。前朝皇后在见过她的人的眼里至今记忆犹新,她被盛宠一时,家世显赫,为后贤良淑德。
尤其她的相貌,家喻户晓的美。
徐明亦骑马立在并不算显眼的左前方,只是气质和神色过于出众,让人粗略一扫,就不由自主停在他身上。
不仅仅是丞相,但凡见过前皇后的人,大概都神色各异,心乱如麻。
最先反应来的是早先放出话来的禄公公。他神态过于自若了,双袖拂了拂,就上前与徐明亦拜礼,口中大呼:见过明亦殿下,殿下千岁!rdquo;
明亦二字仿佛千金重担,压在黑泱泱一片朝官身上。假如之前只能称为巧合,那这两个字,大概就是被捅破的最后一层窗户纸了。
先帝曾公开宣告,言若先皇后有孕且为皇子,赐明亦二字,取于明镜亦非台rdquo;,盼其非池中之物而必成大器之意。
明亦下马扶起禄公公,却并未回应他的称呼,只是微微一笑看向面前的丞相,听闻堂兄不幸薨逝,秦叔便让我来悼念一番。白相安好,我曾在母亲忆录中看过您,真是百闻不如一见。rdquo;
白丞相杂乱无章的思绪里突然抓住了一个重点mdash;mdash;秦叔?
能派遣他来的,必然是秦皇秦术,而秦术爱慕先皇后众所周知,不可能见到徐明亦这样的相貌而丝毫不怀疑。既然他能直呼秦叔,秦术必定已经认下了他。依照他对秦术的了解,他不可能随随便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