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一个大大的戏棚。祖师是总导演,满洞的弟子( 包括那个樵夫 )都是演员,他们其实都是须菩提祖师的亲传弟子,这些人都是这场戏的陪衬,甚至不能算是陪读。整个〃三星派〃正是为了这只猴子而单独设立的,什么辈分历史以及所有关于〃三星派〃的东西都是捏造出来的。
祖师首先把一个门徒心腹派在外面做樵夫,又也许是好几个樵夫,天知道猴子会走哪条路,反正一个路口设一个,单等见到一只猴子走来,便边砍树边唱《 满庭芳 》:〃观棋柯烂,伐木丁丁,云边谷口徐行。卖薪沽酒,狂笑自陶情。苍径秋高,对月枕松根,一觉天明。认旧林,登崖过岭,持斧断枯藤。收来成一担,行歌市上,易米三升。更无些子争竞,时价平平。不会机谋巧算,没荣辱,恬淡延生。相逢处,非仙即道,静坐讲《 黄庭 》。〃
实在没见过这样有气质会唱逍遥歌的樵夫!论起来,只怕魏晋名士的风流也不过如此,所以这一场面唬得猴子连叫几声〃老神仙〃!似这样的人物基本都是做虚假广告的,为的是使被推荐的一方更具有神秘性和传奇性,《 三国演义 》中刘备寻卧龙也有类似的情节,只不过把樵夫换成了农夫。
自古来,师择徒之难在于美质良才难求,一旦找到,便不会放过,或明授或暗授,这在武侠小说中的例子比比皆是;徒择师之难在于明师难得,一旦认为他是明师,则会自始相随,比如孔子和他的门徒,佛祖和他的广大弟子,甚至基督教里也是要使用大神通来先使人折服再来拜师的。祖师也用了这样一招来吸引猴子,猴子初出山野,哪里见过这样的人物?光是听了几句歌的樵夫便能如此,何况祖师本人?所以未到山门,心里便已经是服了一半。接下来的仙境一样的洞府,以及突然开门的仙童让猴子更加觉得神秘而向往,于是猴子〃整衣端肃〃进洞,一见祖师如此庄严,猴子便彻底地折服了,倒身下拜,磕头不计其数,口中只道:〃师父,师父!我弟子志心朝礼,志心朝礼!〃
就这样各得其所,猴子找到了满意的师父,而祖师按计划收到了满意的徒弟。欲知祖师下一步的计划,请看第二回《 逐出师门 》。
第4节:第二回 逐出师门(1)
第二回 逐出师门
上回书说到须菩提祖师煞费苦心地经营了一个骗局,把猴子骗得个死心塌地。师徒和睦,猴子在灵台方寸山上做做杂务,待了至少十年。就在第七年上,祖师才真正有传授本领的意思:
祖师道:〃你既识妙音,我且问你,你到洞中多少时了?〃悟空道:〃弟子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