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若今世仍使其犯罪致戮,以彰善恶之不爽,则前世之冤愆终消不尽。况前世又有前世,后世又有后世,似这等前后牵连,致使贤子孙终身受恶祖父之遗殃,恶子孙举世享贤祖父之福庇,则是在上之善恶昭然不爽,在下之善恶有屈无伸矣!恐是是非非如此游移不定,不只足开舞文玩法之端乎?'十王齐拱手称扬道:'上仙金玉之论,几令我辈搁笔不敢判断矣!'孙小圣笑道:'这总是混沌留余,实非列位贤王之罪。'〃
第68节:第四回 借头一用(2)
〃北斗何心,独驱老龙于死地〃?很明显,泾河龙王的《 生死簿 》极有可能已经给做了手脚,对于一个这样的家伙,若是没有上头的暗示,谁能做手脚,又有谁敢做手脚?这明显是天庭的一个阴谋,一场通过法律途径进行的谋杀这泾河龙王的确也是倒霉到家了,它的死已经提前写进了〃天庭内参〃这样一本报告里,这已是无可更改的事实了,所以它必须死。
可我们还是有疑问任何一个案件,都是要有充分的动机,天下没有无动机的案件,更加没有无动机的冤假错案,如果说〃泾河龙案〃是天庭处心积虑策划的一个冤案的话,那么他们的动机在哪里呢?表面上看,泾河龙王被杀之后,只是找了唐太宗的麻烦,导致他来了一趟〃地狱旅行〃,回来之后开了一场水陆大会,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招来了观音菩萨,引出了三藏法师的取经之路。一路上看来,好像天庭并没有得到什么好处,而且其他人也没有在〃泾河龙案〃中获得什么利益实际上是不是这样呢?关键线索还是出在泾河龙王身上。
泾河龙王出事后,袁守诚告诉它的方法并不是叫泾河龙王去阴司送礼,或者向上天伸冤,或者是干脆别引颈待戮,直接逃跑,而是向魏征的上司唐太宗求情这个方法略有点儿说不通:魏征只是个刽子手,就算皇上能给龙王讲情,难道魏征就能这样放过它不成?难道这天上的刽子手也和民间的刽子手一样也学会了徇私舞弊?要知道,不管怎么样,皇帝的圣旨还是干不过玉帝的金旨啊!可偏偏我们的倒霉的泾河龙王居然也相信这话,而且执行得很到位,尽管唐太宗答应帮助,但最终还是没有保住泾河龙王的老命袁守诚的方法彻底宣告失败!
而且按照规定,这泾河龙王本来应该斩首示众的,而现在首是斩了,却没有拿来示众天庭上有人把龙头从天上扔了下来,而且还不偏不倚地落在了长安城里,被人捡去送给了唐太宗,这个异常现象也是值得怀疑的。
还有一个细节引起了我的注意,那就是泾河龙王为什么要跑去找唐太宗算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