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的商间,是如何赚钱的,又是如何运作的,还劳烦先生与我说说。”
“齐王为何如此感兴趣?”渔歌晚道:“莫非想到了什么办法?”
南昱点头:“所以你要多说一些,兴许有法可想。”
渔歌晚顿觉苦尽甘来,想不到自己还能给南昱带去一线契机,于是开启不厌其烦的授课模式,将所见所闻无论巨细一一告知,直到南昱心领神会,满意为止。
南昱临走还是忍不住问了风之夕的去向,渔歌晚一脸茫然,竟不知道,是否回了冥界,还遭到渔歌晚一顿嘲笑:“齐王与殿下呆了这么久,居然还不知凡躯是入不了幽冥的?”
南昱不知道风之夕能去的地方还有哪里,而渔歌晚却自顾感慨遭受主子嫌弃,要不让他跟着南昱回京,若能帮衬一二,讨得冥王相好的欢心。
被南昱一口回绝,他并非不喜渔歌晚,相反开始对这位鬼书生有了好感,可自己那些凡俗琐事,他并不想风之夕知道,而渔歌晚就是风之夕的耳目,断不能靠得太近。
毕竟在风之夕面前,自己的那点面子已所剩无几。
非不怪渔歌晚感叹,连南昱都有种被风之夕疏离的错觉。
回到康都,南昱直奔兵部尚书李府而去,只为与那千里迢迢赶回京城的李焉碰面。
情同手足的二人诉了一番别情。
李焉说起西疆现状,滔滔不绝:“扶农兴商初见成效,可受地域影响,天圣带去的种子在西疆很难存活。好在没有战事,人心渐稳,反倒是西疆百姓自发开始种植瓜果,粮食还得倚靠商路从甘宁关运出。也有商贩因此看到契机,以瓜果换粮,慢慢形成气候。至于兴建学堂一事,任重道远,能教授课业的先生也都是久居西疆的半吊子,我担心不仅没能传授正统天圣文化,反倒误人子弟,便暂停了。”
“我倒是想了个法子,你看看可不可行?”李焉是那种极其能适应环境之人,在西疆呆了几年,对那边的风土人情甚为熟悉:“你们宗门不是有游学一说么!若每年能让西疆各部高门子弟前来康都游学,想必效果更佳,无论游学之人回到西疆,还是参加天圣科举高中,在朝为官,都能实现你那天下大同的伟大愿望。”
“甚妙!”南昱赞同:“我明日便上奏。对了,明日不行,我手头还有个大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