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9月,魏瑾离开建邺,乘船返回蓟城。
建邺挽救者无数,送行的人一直众城外排到城中。
而她也没有走直线,而是势巡视了沿途州府,尤其是在徐州时,接收了晋朝最后一股力量,那便是祖逖周抚二人的军队。
至此,以太行山之左的吕梁山为界,黄河秦岭以东,都已经落入她的版图。
在行至洛阳一带时,本地的豪强望风来投,已与空城无异的洛阳终于又在她经过时有了些人气。
她想称帝的话,在南北交通不便的情况下,纵横勾连南北的洛阳是最好的选择,不过眼前这个情形,洛阳已经被匈奴人又烧了一次,暂时不怎么适合当都城。
于是便接见了这里的豪强李矩,顺便收编了这里。
李矩倒规矩的紧,没有一点反抗的意思,他纠结乡里在这洛阳一带抵抗匈奴多年,其中艰难只有自己知道。
他只有一个请求,便是想要在魏瑾旗下,于将来收复关中之时,能效一份力。
魏瑾没有拒绝他,同意了他的要求。
毕竟在历史上,这个李矩也算是和西凉的张氏一样,有孤忠之名。
但也有点感慨。
在晋帝败后,王旗转易,这些民间的忠勇之士再没有一点投机的心思,来她手下时,已经没有办法再如当年那般,一个地方待不顺心,便能随意带兵投奔其它势力。
现在,他们已经没有更多的选择,她收编起来,自然也不必如原先那般嫌弃麻烦,从而不理会了。
她让人占据了新函谷关,原本的函谷关因为黄河的水土流而失去了原本的防卫能力,占据了这里,也不必担心匈奴再来侵犯洛阳,可以安心发展生产,等到民生恢复了,匈奴灭亡,便可以在这里称帝了。
大约也就一年时间便差不多了。
至于匈奴就更不必担心,他们一天天都在恐惧自己何时打过去,听说都已经在讨论迁都之事了。
在逛了洛阳后,她便顺水路回到蓟城,这里已经是临近冬月,河水都将要结冰了,若非她坐的汽船,还真没办法这么快就回都。
她回蓟城那天,全城欢呼,比过年还热闹。
民众都已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