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就连王上都没有办法辖制,因此,殿下在十六岁之前,身边没有一位老师能教导他超过三个月的。时间长了,殿下连一本我国的经著都没通读过。只有老太妃娘娘,虽说不懂我国的经著,却时常一边思念家乡,一边背些中原的经史子集,另有些诗词歌赋,殿下听得久了,也就会背了。
柳五儿神色一动,这才明白宋祁对中原文化感兴趣的根本缘由。
若是打小就顺顺利利地接受扶南国王室的正统教育,宋祁也未必就对中原的儒家文化感兴趣。真是因为从小生活在这种君不君、臣不臣的环境下,有王子的尊荣,却活得还不如民间的富家儿子,这才格外推崇儒术的吧。
柳五儿把这些话都记在心里,略带感激地朝吴内监一笑。
吴内监见她明白了自己的话外之意,也浅浅地笑了笑,太妃娘娘虽然时常背诵那些,却不常向殿下讲明其中的意思。殿下有时候想不明白了,还会拿出来让我们这些人帮着参详我们都是些穷苦人家的粗人,哪懂得这些生怕曲解了其中的意思,带偏了殿下,却又不能不回答殿下的话郡主殿下这一来,可算是解脱了我们喽!
我们郡主殿下别的不说,当初也是跟着家中的姐妹开过诗社的柳五儿笑着说了些探春当日在大观园里的事,只是把其中的人物隐去,并不详说姓名。
吴内监听着,只当说的全是东平郡王家里的事,把宝玉也当成了东平郡王,还道:先前郡王爷被我国留下,实是奉为上宾,我也有幸见过郡王爷一面,当得上是一位文武双全的俊才。没想到在姐妹中,竟是文采垫底的那个那郡主殿下的文才,又该到何等境地二王子殿下这下可以得偿所愿了。
柳五儿信口胡吹,一不小心就把话说得大了些,如今也不好再改口,只好回去后第一件事就是向探春请罪。
探春听了上午的这些事,也很有些无奈,你啊,可算是给我找了好大一件差事!又将信将疑,你真的已经说服太妃了
柳五儿犹豫了一下,点了点头,太妃虽然并不热衷此事,却也默许了不会在背地里扯姑娘后腿。只是,若想让太妃帮忙,就没那么容易了。
探春叹了口气,随即唇边又挂上一抹自信的微笑,那就不找她帮忙就是了。只凭咱们几个,也未必就做不成此事。等到儒学真的在扶南国内推行开的那日,我再去拜见太妃娘娘,到时候自有一番道理可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