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两万个人换多尔衮,说老实话,郑森还真有点心动。毕竟两万人,而且是被满清掳走,奔走了数千里,活到了现在的人。可以想象,这些人的身体素质个顶个的都是不错的,送到济州岛或者台湾,稍微调养一下,就可以去充实南洋殖民地。不过,活捉多尔衮能给郑森带来政治上的巨大利益,也是不容易割舍的。况且,郑森觉得,满清能够到中原掳掠人口,自己一样也可以到满清那里掳掠人口。既然能凭本事抢劫,那凭什么和你搞什么交易?
“除此之外,胬酋还痴心妄想,想要和我大明讲和。据罪人所知,胬酋已经派人找门道,想要和朝廷直接联系了。”朱坚台又说道。
“和我大明讲和?他想要讲个什么样的和?”郑森颇感兴趣的问道。
朱坚台赶忙回答道:“回禀世子,那胬酋想要和大明为兄弟之国,甚至也愿意为大明属国。从此和大明互不侵犯,若是大明需要,那胬酋也愿意出兵帮助大明讨平逆贼。”
如今大明内部的流寇又一次被打压下去了,李自成已经死了,张献忠如今入了四川,四川是四塞之地,进出都不方便。他如今躲在四川,官兵一时间倒也很难组织力量去剿灭他,但是他自己也很难出得来。相比以前,危害反而小了很多。而更重要的是,内乱的根源——大量没饭吃的流民已经开始迅速的减少了。这首先是因为多年的内战中惊人的消耗,战乱加上饥荒总是能以惊人的速度减少人口。其次则是因为对海外的殖民的影响。郑家前前后后的将上百万精壮人口转移到了海外的殖民地,而在弘光皇帝登基之后,这一进程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加速。各地官员,在朝廷的指示下,主动的召集流民,并将他们送往海外。仅仅是半年时间,就又有近百万人口通过郑家,被转移到了海外殖民地。吃不饱饭的流民少了,造反的的后备军也就少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算是釜底抽薪的解决问题了。所以如今大明的内乱已经快要平定了。这个时候黄台吉找人去和朝廷说什么“讨平逆贼”,这“逆贼”到底指的是谁,还真难说。
“胬酋还让罪人来挑拨。他让罪人说,自古以来功高不赏,正所谓‘兔死狗烹,鸟尽弓藏’。若是没了伪清,只怕立刻就有人要来害安平王了。而且,他还让罪人对世子说,要是安平王想要更进一步,戴上一顶白帽子,他也愿意支持。”朱坚台又说道。
“真是居心叵测!”那个儒生骂道。
“胬酋包藏祸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