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老天还是站在他这一边的。
钟应忱处处谨慎, 却不知落后三年进四羲书院,周围多的是同他相好能通声气的人。官话说得再好,总有些言语能露出些缝隙,在哪里长大, 便让哪里的水土风貌浸染着,节令口音惯用语样样都是破绽。
巧之又巧, 当他百般不甘愿遣人去信州风罗打听池小秋亲事时,正能遇着同池家相熟的街坊, 从灾难中逃脱出来又费力回乡,生活困苦银钱动人心,不过稍使些手段就能池家祖上三代的底细都问清楚。
一连问了十余个人,口风都惊人的一致:池家的独生闺女,从没定过什么亲。
那么钟家又从何而来呢?
桑罗山兴奋不已,加派了人,甚而动用家里的关系在信州查了整整一年,终于可以确定,这个钟应忱所言的家乡,纯是子虚乌有!
纵使衙中文书因乱而毁,总还有田地契纸,族籍家谱,而在钟应忱与同窗所述原籍之事时,他未能找到此地任何钟姓之人,与钟应忱一般形容年纪。
接到消息的那一天,他伫立于院中,彻夜难眠,一如整个镇子都往云桥争相去看解元郎的三重门的时候。
积攒了数年御姐心头的愤懑,到此时,终于有了些微纾解。
算来,钟应忱已入狱三四天了。
漫不经心撇去碎茶,饮了一口,顺手放下一串铜子,桑罗山起身行出。
钟应忱自入京以来便十分高傲,总视旁人的拉拢暗示于不顾,却不知党争之事,哪有什么独善其身,若不择一端而入,便如身处风暴旋涡,徒碍人眼。
他只需轻轻推一个破绽出来,便有的是人四处角力,想置他于死地。
不知到那时,当初对他不屑一顾的池小秋,又是何想法呢?
桑罗山露出一个愉悦的笑,大步向前走去。
旁边的小厮低着头,眼中疯狂快意的神色就这样被掩了过去,无人知晓。
离着桑宅还有些距离,桑罗山便皱了眉。
桑家豪富,为了不招人眼,未在京里置产,但租了一个两进大宅,中间还有个小小花园,来往的人也知道是个寻常人家惹不起的官家户,今天却又许多头缠方巾的妇人都挤在宅边四处来看,还有不少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