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了老滑头刘吉。
刘吉被王恕看得出了一身冷汗。成化二十三年,万贵妃过世之后,整个朝堂运转得都很奇怪。按说这事情追究起来,责任在老礼部尚书周洪谟那里。然而一来周洪谟已经再三以老乞休,目前被朱佑樘硬留了下来,是要准备编纂《大明会典》的,新的礼部尚书耿裕也已经走马上任了。皇上好不容易留下人来,大臣们自然也就默契地跳了过去不提了。二来就是,这件事情明显是要内阁经手过的,这点根本糊弄不住王恕,也瞒不过当时的太子朱佑樘。目前还留下来的前朝内阁,也就剩下刘吉一人。
不过刘吉还是有几分急智的,皇上的本意和以往作风,显然也不是要追究这些旧事。而对于官位制度,刘吉可以算是最熟悉的人了,这一想还真让他抛了块砖给朱佑樘:皇上,此事不如找来宗人令询问一下
宗人令阿娇满脸惊愕,还以为自己时空错乱了。清朝的宗人府,阿娇可是如雷贯耳,无数皇亲贵戚在宗人府的高墙里了却残生。宗人府的历任掌管者,那都是贵族里的贵族,权力极大。阿娇倒是也听说明朝犯事的贵族,会被送到凤阳去关押起来,然而宗人令还真是第一次听说。
明初时期原本也是有宗人府的,当时还是燕王的永乐帝朱棣,就曾经在其中任职过。然而到了朱棣掌权之后,宗人府的事务就移交给了礼部,而宗人令也就成了虚衔,一般都是外戚担任。
来传话的小太监满面笑容地说道:恭喜娘娘,皇上亲口封的爵爷宗人令,刘阁老推荐的,还能有假!
阿娇的母亲正好也在宫里,听到这事大喜过望,忙着打赏。阿娇却是心下暗暗疑惑。
不过朱佑樘也很快给阿娇吃了一颗定心丸:只是借着这个由头罢了,无需担心。
宗人府的取消,的确是让藩王们更加难以出头。但是宗人府本身对于宗室事务的管理,的确也越来越显现出必要性来。不说别的,光是宗室每年的请求赐名,其中的弯弯绕绕就是花样繁多。
朱祐樘对着阿娇感慨道:□□至今传承已经多代,有些宗室子弟关系已经离得不近。一直得不到赐名,不仅领不到份例,也被很多规矩束缚着,也不能做事,只能贫困度日。尽管目前这样的情况还不多见,但是长此以往,必是一大隐患。周王一家作威作福,着实可恶,而同是周王血脉,却还有温饱成疑的。同是仗着祖辈余荫,自身也都没有过什么功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