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
此时,他是泱泱大汉朝的天子,一肩担尽天下苍生、两手撑起千秋万古的天子
我一时觉得浑身颤了颤,不由脚下虚晃向后退了一小步,身后有人扶着我的胳膊轻声道:大人可是累了?陛下jiāo代过,大人若觉着不舒服便让奴才扶您回去。
我轻轻推开他:不用。
这等场合,也是能不顾百官诸侯的开小灶、走后门?这刘彻倒真有些敢捅破天的潜质。
提心吊胆、磕头跪拜的折腾了一晌,午时才回了玉堂,又困又饿的,眼都发昏。我吃饱喝足,嘱咐了红玉晚宴的时辰,便倒头睡去了。
被红玉唤醒的时候,天是墨青色,更了衣裳冠了发束,把刘彻前些日子画的寒梅图带着,正迎上元安来寻,便带着红玉跟着他往东宫去。
一路上花香袅袅,若有似无,琉璃宫灯红绸缎,铺天盖地。不时有宫人端着jīng致的糕点果脯细步趋过。历经文景之治的大汉朝,想必是钱堆北斗、米烂陈仓。
东宫正殿密压压数百人,却是端然的正襟危坐,坐的最远的,怕是连皇帝和太后的脸都瞧不见。也不知道是来吃饭的还是来陪跪的。
元安领我坐下,是刘彻和太后皇后们左下首的位置,想必都是三公和内臣,右下首的自该是诸侯王,往后,便是一些长安城的贵族外臣和家眷妇人。
众人坐定,乐声起,编钟、古埙、牛角号,呜呜咽咽的,活似国丧一般,难听得很,看人听得如痴如醉,我也不好意思堵耳朵。
传令官尖利的嗓音划殿而过:太皇太后到,太后娘娘到,皇上到,皇后娘娘到。
这大汉朝果真以孝治天下,竟连传令也能把皇帝放在太后后面去。
刘彻笑眯眯的扶着窦太后坐下:慢些,坐好了。
老太太毕竟已是耄耋之年,发鬓斑白,骨瘦嶙嶙。不知是余威犹存,还是旁边大汉天子的恭谦之姿,却依然有令人生畏的气场。
都起吧,别跪着了。一年就这一次,不讲什么虚礼了。老太太看着密压压的跪了一地高官权贵,心里自是十分受用,笑的皱纹都多了好几条。刘彻倒是孝顺,喜笑颜开的。
红玉跪在我身旁添酒加菜,不时提醒我,哪个是淮南王刘安,哪个是河间王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