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燕宁沉不住气,焦急地说,黎江,要不咱们先去找维嘉想办法吧,他是消息灵通的人,也许会知道得多一些。
唔……黎江赞同地点点头,随手把报纸装进自己的书包,刚要下楼,又止住脚步回头问,燕宁,你知道这会儿维嘉在哪儿吗?
刚才我看见他在大门口跟人辩论呢。燕宁说,走,我领你找去。燕宁不由分说,拽起黎江急急忙忙跑下楼去。
学校大门口热闹非常,远远地就能看见,沿着学校的围墙,用几十张课桌搭起了两座对垒的高台,两面高台上都站满了红卫兵,他们因不同的观点分成了两个阵营,一方戴着黄字红袖章,一方戴着黑字红袖章。他们站在高台上,这边挥舞着手臂高声叫嚷,那边脸红筋胀地奋力强争,双方在辩论中都称自己是最最革命的。成百上千的学生拥挤在台下,有所倾向地不住为自己的一方呐喊助威。也有些观点不明的,骑在围墙上,爬到树杈上新奇地看热闹。辩论的声势越来越大,从四面八方汇集而来的人越来越多,学校外面的整条马路已经被淤塞得水泄不通。
高台上的最显眼处站着威风凛凛的维嘉,他换上了一套崭新可体的绿军装,加上腰间紧束的棕色皮带,显得十分英俊潇洒。他左手卡着腰,右手挥舞着军帽,那么威武奔放的样子。维嘉的嗓音已经有些沙哑,但是感情却还是那样浓烈。他那蓬松的褐色的头发在激昂慷慨地演说中剧烈地跳跃着。不知是因为激情的燃烧,还是因为满街红旗的辉映,他褐色的眼睛里泛着红光,涌动的人流映在里面,就像一片不肯平息的暗红色的大潮。
维嘉在这方面真不愧是个天才。辩论风一起,他很快便成了大家一致公认的雄辩家,他能够借古论今地证实自己观点的正确和对方的谬误,也能够在辩论最激烈的关键时刻引用几段最恰当的毛主席的语录向对方迎头抨击。于是,好几个学校便争相邀请他为自己的组织壮大声威,维嘉呢,耳朵根儿一软就轻易倒戈,今天代表这派发表热烈的演说,明天又代表那派把自己昨天的理论驳得一无是处,因此他忙得不亦乐乎。
维嘉的辩论不仅在声势上压人一头,他所站的台子也比别人高,别人站一层课桌,他要摞两层,别人摞两层,他就要站第三层。站得越高,目标越大,也吸引了路上更多的人围过来听他慷慨陈词。在辩论中,他总是以激昂的语调和有力的手势步步紧逼,直到把对方堵得理屈词穷,哑口无言,灰溜溜地钻到台下的人丛中去。每当这时候,簇拥挤动的人群里就会爆发起热烈的掌声和震天动地的欢呼声,所有的目光都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