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难怪人常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多年的惊风暴雨,胸中块垒坚如磬石,刀枪不入。
我的故事在此止住,习惯地走近自己心爱的箜篌,手舞,弦动,唱道:
对烟柳、青青万缕。
更满眼、残红吹尽,叶底黄鹂自语。
甚动人、多少离情,楼头水阔山无数。
记竹里题诗,花边载酒,魂断江干春暮。
都莫问功名事,白发渐、星星如许。
任鸡鸣起舞,乡关何在,凭高目尽孤鸿去。
相思记取,愁绝西窗夜雨。
“后来呢?”
段睿,一面怜人唏嘘,一面追问我。
“什么后来,故事就已经讲完了。”
我挣扎着否认,听着自己凄然如泣的声音,泪,溅湿了箜篌的弦。
“方才尔唱的是韩元吉之《薄幸》,如果慕雪姑娘不愿讲,段某也不勉强。”
何慕雪:
宣读完圣诣的钦差,高高在上,尖刻的声音杂夹着不屑,
“下跪罪臣,还不谢恩。”
“谢主龙恩,愿我皇万岁,万岁万岁。”
世人常道,官场无老子。
炎凉的态度令父亲的苍老来得如此突兀,那是一种颓废的残忍,他曾经伟岸的身躯变得佝偻,仿佛会随时崩溃。
父母与男丁老仆发配塞外,其它女眷或入娼或为奴。
我的家就这样分崩断析,破碎支离。
更讽刺的是,我们还要虔诚地谢恩,因为闻说这是圣上乃念在何门三代的功勋,格外施恩。
那年的莲澈,十三岁,生命从此残缺,除了泪与无奈,一无所有。
我的怀中偷偷地揣着姐姐的灵位,在那个连名字都不允许拓上去并且小得可怜的木块上,只有一个母亲含泪咬破纤指用血写下的“奠”字。及,无数家人滴下的泪印。
守丧的素麻衣被硬生生地换上红绡锦服,因为如此我才能在买家中沽得个好价钱。
天无绝人之路,卖下我的是爹爹的一位故人,翠荷楼的主人,瑞娘。
当年,她是一位名妓,夜宿的恩客无端暴毙。爹爹曾不顾众人反对替出身低微的瑞娘翻案平冤。
受过家父的恩惠,为了我,她不惜以重金一掷。
承蒙瑞娘,在翠荷楼,我只是卖艺的歌姬。
对于客人的打赏帛钱,她从来不取佣,让我慢慢攒积起来。
“莲澈,一入风尘难出生天。你是恩公的女儿,我更不能委曲你。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