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秦淮河畔还是一片安宁。在这儿,最出名的,就是滨临河岸上的这家“会妆馆”。
圣烨是这里的常客,馆内一名小厮看到他,忙上前招呼。接过马缰,将圣烨迎进馆内。
圣烨直登三楼,面对河岸一间包厢内,早坐着三名似商贾的男子。
“小弟因事耽搁了,请各位见谅。”
“不妨!不妨!快请坐。”说话的,是杭州经营织造商王充。因为太过出名,大伙便喊他王织造。
另一位则是有名的盐商——陶伸。两人和圣烨都是旧识,常结伴往来东南沿海各大城市做生意,也常聚会吃饭。
圣烨望着另一位不知名的朋友。“这位是?”
只见这人鼻高、深眼眶,留着满脸胡须,一看就知不是本地人。
“小弟来引见一下。”王织造忙说:“这位是胡商,专营海内外奇珍异宝。姓铁,单名纳。”
“原来是铁兄!”
“不敢!这位想必是有名的‘笑面罗刹’——慕容三少。”
“正是圣烨。”
“耶!”陶伸讶异的反问铁纳。“铁兄怎么知道‘笑面罗刹’?”
“小弟在扬州、泉州,沿海大城镇做生意,早就听说有位茶商,年轻有为,短短数年,迅速扩及东南沿海,大家都称呼他‘笑面罗刹’。没想到这么年轻!”
“哪里!都是朋友帮忙!”圣烨呵呵笑道:“铁兄请多多指教。”
大伙一面客套、闲聊,王织造则吩咐酒菜上桌。
他特别叫来一坛京师名酒“虾蟆陵”与剑南名酒“烧春”。
一打开盖子,酒香溢满了整间包厢。
“嗯,好香!这不是‘虾蟆陵’吗?”铁纳吸了吸酒香。
“哈!哈!哈!铁兄不愧是酒中仙,小弟知道你们胡人最爱喝这个。”王织造说:“至于三少,最喜欢喝‘烧春’,对不对!”
“王兄,怎么忘了小弟?”陶伸出声抗议。
“放心!放心!今天小弟作东,一定让各位满意。”说着,王织造连拍三掌。
一阵香风袭来,数名浓妆艳抹的姑娘,鱼贯步入,其中两名还抱着羯鼓、羌笛。
王织造笑问:“这几位姑娘,可是红牌哦,陶兄还满意吗?”
“好!好!好极啦!呵!呵呵呵……”
姑娘们一面劝酒,一面表演。其中有的曲目竟还包括“高昌伎”与“龟兹伎”两曲儿。
铁纳一面吃喝,一面随着音乐摇头晃脑。一曲既罢,他的掌声最响。
“想不到内地的江南姑娘,也会胡音?”原来铁纳是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