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未必没人看穿,这年头大家都讲究一个看破不说破。”郁远志小心的提醒了一句,表面上一团和气,私底下打成狗脑子,才符合他们这么高端的人设嘛,当面撕逼,太得罪人。
“哦。”舒雨根本不在乎,她可以为了很多事忍耐,但不包括这种事。
郁远志想了想,得了,自己算是白说了。舒雨现在有当面撕逼,但没人能把她怎么样的底气。
前头这群人正在讨论现在最火热的互联网,一个老头摇头,“我们家那小子,整天坐在电脑跟前,屁股跟生了根似的,有那么好玩吗?”
“他们管这叫网上冲浪,这些公司,估值一家比一家高,我怎么看都跟空中楼阁似的,悬的很。”
“也不能这么说,互联网肯定是未来的一大趋势,不过可以再观望一下,看看发展。”
“年年亏损,连盈利点都找不着,我不看好。”
“也不能这么说,现在不上车,以后找着盈利点,你可没车上了。”
互联网已经是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九十年代末的中国,也已经有了自己的互联网公司。传统实业界对互联网其实还是挺感兴趣的,但互联网和传统实业的玩法区别太大,大多数人但还想继续观望,敢于下手的还是少数。
这个时候,互联网公司能否站得住脚跟最重要的一个指标就是融资渠道,只有能融到资的公司,才能活得下去。
而从中国市场融资的可能性十分低,大部分只能从国外市场融资,所以也导致未来大家一看,哟,怎么中国的互联网公司,都在替国外的资本赚钱。公平的说一句,在早期,这是大环境造成的,还真不是刻意的选择。
也有一圈人正在分享经验,“投资又不是只能进不能退,估值高了,你退出来不就行了,上市那一块的利润,让给后来人嘛。人家投资大,就该收益大。”
这话惹得一圈人大笑不止,有人竖起大拇指,“高明。”
什么意思,就是拿互联网公司当击鼓传花来玩,只要你不是最后一棒,能不能上市,跟你有什么关系呢?
后头一句完全是俏皮话,最后接棒的人,只有上市才能有收益。但上市哪里有那么容易,所以说人家投资大收益大,其实就是在笑话人家是冤大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