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8章 长安秋·茄鲞
除去西市里较为固定的菜摊, 坊市中也常有为了省下摊位费,挑着担子大声叫卖的农家老翁。
不过他们多心疼收成,有些菜蔬即便是磕了碰了也不舍的挑出来, 只混在担子里便宜些买了。
甄榛是个没耐性的,懒得去挑, 也就买得少了些。不过今日卸门板的时候, 瞟见卖菜老丈的担中的茄子个大光滑, 一看就是仔细挑选过的,索性就买了下来做今日的主菜, 不然成日里往西市里跑,腿都要跑细了。
茄子在唐代还有个文雅的名字,称作“落苏”,是寺院僧侣的最爱。寻常人家倒是很难做好,也不是什么手艺问题。而是茄子吸油,要想做得好吃, 怕是要用上寻常两三日的油量, 各家主妇们自是舍不得, 因此多做得寡淡无味,难以入口。
这时还没有什么大豆油,花生更是还在美洲老家肆意生长,而甄榛总觉得用胡麻油做菜有些奇怪。
因此甄榛多还是自己买了肥rou炼出油板使用, 虽说不那么健康, 可一想古代人一年到头也吃不了多少油,恐怕只有极富之家才有三高的困扰。
即然得了茄子, 自然是要做个不寻常的吃法。
甄榛从一开店就将眼光放在了中产及以上的食客——既吃腻烦了寻常饭菜,又没接触过王公贵族那样的奢靡菜式,因此对新鲜东西接受度也高些。
至于官吏们则是圣人手书带来的意外之喜, 品阶低些还好,那些身着朱紫官袍的大员,哪个家中没有名厨服侍,也不过买回去吃个新鲜。
曹公书中记载的茄鲞就很能符合甄榛的要求。
借凤姐之口详细描述的国公府菜肴,不仅能让刘姥姥大开眼界,应对唐代食客更是绰绰有余——用料精细,虽精贵但又不至于像佛跳墙那般用料奢侈,不过是做法麻烦了些。
甄榛也只依稀记得步骤,具体的顺序还得自己慢慢摸索。
茄子去皮留rou,切成细丁,用足足的热油炸出金黄色泽;鸡架吊汤,再用鸡脯子rou、蘑菇、香菇并诸如榛子、核桃之类的干果一齐切丁后,放入熬出精华的母鸡汤里煨干,最后用胡麻油收尾,拌在一起放在小坛子里储存。
阿多在一旁看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