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崇,只能说这届考生太小心,他这全是靠同行衬托。
沐彦卿年少有才名, 又是孟伯泀孟先生的弟子,科举考试中取得如此成绩也在情理之中,不过另外一件事情就让满朝文武心里嘀咕了。
盛德帝特赐沐彦卿进入了翰林院,授翰林院修撰,从六品。
这样的安排在之前是正常的,一甲前三名进入翰林院是朝中不成文规定,皇帝直属机构,之后升迁速度也有保障,也只有从万千学子选举出来的前三名才有一入仕就直接编入其中的资格。
每届科举皇帝都会把自己最看重的考生安排进翰林院进修,这几乎是约定俗成的规则。
不过今时和往日不一样,今次科举是为了选拔官员填补空缺,之前盛德帝也明确表示选□□的人才紧着空缺先填补进去,虽然刚开始肯定会有些不适应,不过身边有人带着,短时间内上手不是问题。
而且,更让在意的是,包括榜眼和探花在内的一二甲进士都派了空缺,可以说两百多名通过会试的学子中,唯有只有沐彦卿一个例外。也就是说在用人之际,盛德帝把他最看重的状元郎安排进了翰林院,重点培养。
会试选□□的二百多人,在殿试上被划分为一甲,二甲进士和同进士,同进士直接外放是一定的,和往年不同二甲也有许多学子外放,榜眼进了户部,探花也进了兵部,都是要从底层做起,唯有沐彦卿依然是惯常的仕途之路。
也因此沐彦卿在一众学子中更加显眼,纵然作为一甲第一名的状元郎沐彦卿被优待从某种意义来说其实也正常,但就是有很多利益相关者不会这么想。
其实说句实话,这次参加科举考试的学子其实是值得同情的,他们之中并不是所有人目标都仅仅是为了出仕,尤其是那些有家世的,他们生来社会地位就高人一等,自然而然对自己的仕途是有一定要求的,现在这样的结果心里不满意者不少,毕竟某种程度上,他们已经失去了某些机会。
不过事情已经板上钉钉,他们现在也只能观望着盛德帝其后会怎样安排沐彦卿。
————
这些人的想法沐彦卿清楚,在他成为状元被直接编入翰林院的当日,已经和先生师兄具体聊过此事,总体来说利弊参半。而且圣心难测,在盛德帝没有说出自己真正的意图之前,他们也很难能预测出来对方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