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要通过朝廷的考核。
这些考核会涉及到文武两方面,并且也不会很难,但是就像在驴子面前吊着一根红萝卜一样,可是鞭策它前进了。
换句话说,那些不学无术的功臣之后,就不能得到继承权了(不能通过考核的话就不能继承,一直等到考核通过为止,或者直到下下一代通过考核为止)。
而这样一来,就培养出一种能上能下的机制……有德者居之,无德者失之,并且继承权还不分嫡庶!只要是功臣之后,不分嫡庶,谁的才能出众谁就有继承权!只有在相同的情况下嫡子才优先。
然后通过这样的改进之后,才不会培养出如同大明那样愚蠢如猪的继承人的。
(例如原来那种继承机制的失败,只要看看在原本的历史中,明朝王朝将倾时,全国各地近百个藩王的表现就可以知道了,在面对汹涌而来的农民军,他们的表现只有两个字可以形容——年猪)
并且这样的考核机制,像杨山松,杨山梓,杨山荪他们三人,同样也是如此,此次封赏,他们沾了血脉的光,这三人都是被封为了亲王,封地也都是从一千到二千平方公里不等的(或大或小的一个海岛)。
但是同样的,他们后代的继承权,同样采用这种考核机制,以避免培养出那种猪一样的藩王。
并且对杨山松他们来说,这个结果虽然有些出乎意料,但也是完全可以接受的,因为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呢?
想想看,当初他们不过是文臣之子,根本不可能有什么封地的,更不会被封为什么亲王!所以现在有了这样的待遇,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呢?
(就好像在原本的历史中,杨山松作为杨嗣昌的嫡子,在杨嗣昌自杀身亡后,也不过是得了朝廷的荫封,当上了一个虚职的锦衣卫指挥而已,另外还做了一本《孤儿吁天录》。
至于嫡次子杨山梓,那就更差了,之前杨嗣昌活着的时候,在他父亲的幕中从军,被授于兵部职方司主事一职,但是等到杨嗣昌死了之后,当即罢官归里,不知所踪,所以和现在相比,已经好得太多了)
“儿臣叩谢父皇大恩——”所以等到杨山松等三人领过封赏之后,都是可以满意。
特别是其中的嫡子杨山松,经过这些年的教训后,他早就熄了和杨山芦别苗头的心思……更不会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