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锦梁最近在收拾那些替他为虎作伥的酷吏。
他有些得意,如此快速的肃清反对势力当然得益于酷吏政治的正确使用。
既然中原政局趋于稳定,就是时候解决一下楚地的邢峰了,先帝在位时把他赶到了东南沿海,只是先帝突然暴毙,后面紧接着就是攘.外.必先安.内的肃清政敌,他和他的朝廷一直没有腾出手来。
邢峰还是前朝的时候就在巴陵称帝了,这些年一直被尚楚雄追着打,只得躲到越州海上去了。
父皇登基以后开始实施的恤商政策已经初见成效,光是上半年的商税就是正德元年的百倍之数。
他登基以来,为了突出政绩,标新立异的取消了带有抑商色彩的坊市制度,主要州郡的市场也不再由官府设定,商人们因为可以自由地选择交易的时间和地点,交易的场所大大增加,市集如雨后春笋般拨地而起。
国富力强,统一变成了即可就要实现的伟业。
水听雨到御书房送荷叶饼的时候,尚锦梁正和两位大臣在说话。
尚书右仆射谢玄说:“如今中原稳定。只是江南之地尚有盗贼,陛下应当传达号令至巴蜀之地,使军队顺流而下,收复江南之地。”
曹谦附议:“臣听说北狄济部攻陷申部的本部,导致平部部落首领答姆尔兴兵讨伐济部,济部在与平部的交战中处于劣势,被迫同平部求和。后来还是邢峰出面调停,这贼囚当真无耻,不仅把颁发给这三个部落的文书称作诏书,还在诏书里把各部首领通通称之为卿,显然他是以宗主国的身份在处理事情的。我中原尚在,他一区区贼囚也敢造次?”
尚锦梁沉吟片刻,抬起头问他们:“卿等觉得谁可一举歼灭邢峰?”
最合适的人当然是被关押在天牢的尚锦楼了,他曾在先帝登基后经略巴蜀,连下三十余州,极熟悉南方水战,又与邢峰遭遇过几次,当然没谁比他更合适。
但谁敢提他,皇帝定会反问:我泱泱大国岂会无良将,有是有,一举歼灭的少之又少。
曹谦想了想,试探性的说:“眼下我朝良将颇多,都是抵御北方列强的骁勇之士,唯广平郡王尚锦桓最熟悉南方战事,不如派他出征......”
尚锦桓此前因与尚锦楼感情甚笃,他恐遭尚锦梁猜忌,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