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在他的观察名单的第一位。
电话机响起柔和的和弦声。他的秘书问:“总工,您睡醒了吗?”
孔明:“我已经醒了。今天下午的例会照常进行。”
秘书:“好的。我这就通知下去。”
电话挂断。孔明继续看着面前巨大屏内的“楚楚”。立方体式的投影屏可以让人物呈显三维式的展现,仿佛人物就在你身边。
她正在旁若无人的玩手机,根本不听课。
他一直看着她,直到刚才她上课,他才去睡了两个小时,在这之前他已经有七十二个小时没有合眼了。
孔明把答题卡上的三个数字再回忆了一遍。哪怕是再怎么宽容,楚楚都是一个毫无忧点的人。
她并不是智商低,也不是家教不好。她只是完全不去努力。
为什么会是她呢……
这个人物到底有什么特别的呢?
孔明想起那两次异常。
虚拟人物的人物构建是非常完整的。虚拟人物本身可以说是一段可以自行成长的程序,虽然有一定的进化空间,但这个进化方向是大致可控的。
如果一个人没有看过一本书,他就说不出书中的内容;如果一个人从来不左转,他就永远不会在路口左转。
人还有变化的可能,虚拟人物就完全没有这种可能了。因为他们的每一项行为都是依据他们以前的经历、受教育程度、社会关系、家庭成员等做出的最合乎逻辑的推测。哪怕一个虚拟人物在面对一件事可能会有一百种反应,那这些反应也一定都在他的逻辑链上,不会毫无依据,凭空出现。
第一次,楚楚在面对蒋晶国时,她的反应是彻头彻尾的拒绝。
第二次,楚楚在得知那个女孩被欺负时,她的反应不是逃走,而是要去帮助那个女孩。
这都不符合“楚楚”这个虚拟人物的逻辑链。
“楚楚”的一生是早就注定的。从她出生到死亡,每一刻的行进路线都是已经确定的。
“楚楚”可能会在那一刻跳楼,也可能不会。因为当时除了她之外,那些看她直播的虚拟人物也有可能会做出反应。但这并不会影响“楚楚”这个人物的结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