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懂什么?我听闻昨夜皇上召重臣入宫,商议许久,今晨方才放大人们回府。”有人压着声音道,“依我看来,八成是北境出了事,才会这般兴师动众。若是三年前的事重来一回,你倒是说说何人能力挽狂澜?”
“北境出事?呸呸呸,你可别信口开河……”
两方争论不休,在这茶楼指点江山,傅瑶只觉着头都大了,付了银钱之后便拉着银翘离开了。
“姑娘,方才那几个书生说的是真的吗?”银翘紧跟在傅瑶身边,小声问道。
傅瑶点了点头,随后又摇了摇头:“我也不知道。”
她的确什么都不清楚,但也已经有了偏向。
谢迟遇刺之事八、九不离十,若非如此,谢朝云绝不会那般失态。至于北境是否又起战火……傅瑶想起昨日父亲令人传回来的话,心中不由得一沉。
当年燕云兵祸致使两王相争,京中半数世家都被牵扯其中,甚至还有灭门的,傅家向来不结党,倒算是躲过一劫。傅瑶那时乖乖地呆在家中,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也不敢去多打听,但后来还是不可避免地知道了些,至今想起仍旧心有余悸。
无论是京城文武百官,还是边关百姓,没有任何人想要回到当初的境地。
傅瑶忽而想起前几日,宫中传下懿旨,说是北境捷报频传,太后甚是欣慰,又嫌宫中冷清,便想要趁此机会请诸位闺秀到宫中小住几日,热热闹闹地过个寿辰。
如今再看,倒更像是个无声的嘲讽。
纸是包不住火的,虽说朝中也想要竭力维、稳,但不出两日,北狄大举反扑的消息就彻底传开来了。一石激起千层浪,原本已经开始渐渐被人遗忘的旧事重新浮现,京中一时间可谓是人心惶惶,随之不约而同地将希望放在了谢迟身上。
哪怕是曾经痛斥过谢迟狼子野心的人,也盼着他能如当年那般,定边关稳朝局。
可谢迟仍旧在昏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