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开街上那些说长道短的人群了。
寻常皇子除非成年封府,否则都是养在深宫之中,极少获准出宫,赵凤辞却有些不同。他身负泾阳氏绝伦武学,又无母妃严加看管,避开羽林卫耳目溜出宫对他而言并不算难。
今日从悦妃处得知了消息,他便私下带着阿申出宫,前往城东去寻人。
赵凤辞早已听说悦妃之父是祖父当年的副将,却未料到悦妃在还是贵人时便已是母妃的人了。母妃将幼弟交予悦妃抚养,说明对此人极为信任,且悦妃在母妃薨逝后,便对自己和幼弟百般照顾。赵凤辞对这个女人印象不坏。
今日是赵凤辞为泾阳昭仪守孝满一月的日子,悦妃早早便候在了仁明宫门口,为他备了鲜鱼汤补身子。他接过鱼汤正欲道谢,发现盏底藏着一张折起的字帖。
悦妃升位后,身边便多了许多皇上派来伺候的下人。想必悦妃有要事要告知自己,却碍于隔墙有耳,只能想到此法。
赵凤辞接过汤盏,悄无声息地将字帖藏进了袖子里。悦妃温煦地笑了笑,便上轿施施然地离开了。
他回到自己寝殿,趁四下无人时将字帖展开,只见上用小楷写着一行小字:“遍行君臣药,先从冻馁均,吾儿切记。”这分明是母妃的笔迹。
遍行君臣药,先从冻馁均,此诗可来头不小。赵凤辞想起这是在镇北府时先生所授苏东坡《医人》中的一句。先生说,上医医国,其次医人。医国之道便是“冻馁均”,即世人贫富不能过于悬殊。若是百姓冻馁均,从今往后贫病之人便少了。
母妃为何以此诗告诫自己?赵凤辞心有不解。他低下头细细端详字帖,才发现字帖背后还有一行字。
这行字倒是十分简单:“彦若运针如运斤。”
彦若运针如运斤,母妃这是在说百年前的眼医彦若施针之方精妙。赵凤辞跪在母妃的棺椁前陷入沉思,前句言医国,后句讲医人,欲医人,需先医国,欲医国,需……他明白母妃所言何意了。
兴许是为了保密,这两句诗描述的颇为隐晦。若不是赵凤辞从小在镇北将军身边长大,还真不知其中典故。
泾阳氏自开国以来便为大芙镇守北境,然而极少有人还记得,泾阳氏先祖曾是前朝名医。泾阳氏先祖医术精湛,入仕后曾任地方太守。在任时治理有方,州郡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