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痹和亲王等人,依旧携子入宫,亲入险境。
她在宫中静观,直至养心殿群臣哗变,便知时机成熟,以太医看诊为由,暗送消息出宫。
至于宜妃的设计,却与肃亲王府无关。
她是自觉局势有变,有意激太后与于炳辉出手,方行此举。
在宫廷被围数日之后,明乐帝听了宜妃的言语,带了数名心腹,自密道潜出皇宫,前往清和园避难。
养心殿中有密道,却是除皇帝及他身侧几名亲信外,无人知晓的。
他更听了宜妃的劝谏,将于成均招至园中,降旨命他领兵清叛,方有今日这一场局面。
这一场谋逆,在燕朝朝堂上引发了一场地震。
数十名官员被抄家问斩,至于革职流放者更是不计其数。
于炳辉虽已身死,但作为谋反的主谋,依旧被驱逐出皇室,抄没家产,后代子孙贬为庶民。
太后,亦牵连其中。
明乐帝与太后情谊非凡,当年他登基称帝,亦有这妇人的功劳,一时里他竟难以割舍。
然而便在此时,于成均又上了一份秘奏。
明乐帝观后,起先勃然大怒,而后久久不语,隔日下旨称太后诚心礼佛,愿戴发入空门修行,为燕朝祈福。
太后本道只为于炳辉一事,还嚷闹着要回宫面见皇帝,痛陈一切皆为于炳辉一人所为,与己毫不相干。
明乐帝不愿见她,只修书一封,使王崇安亲自送至佛庵。
太后阅后,大惊失色,再不提半句回宫之事。不过一夜功夫,她满头乌丝竟变花白,人也胡言乱语起来,经太医诊治,是痰迷心窍,患上了失心疯。
不出半月功夫,太后暴毙于佛庵。
因皇帝龙体欠安,太后的丧事竟也不过是草草了事。
至于谭家,附逆于于炳辉,自是难逃一家,罢官削爵,抄家流放,不在话下。
原本,依着明乐帝的意思,于炳辉同党本当全数处死。但因于成均力谏,此案牵连者众,大开杀戒,恐令人心惶惶,于朝廷无益,谭家上下方才逃得一难。
谭书玉离京之前,陈婉兮遣了婢女相送,只留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