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据摆在眼前,潘锐再也无法狡辩,赵宴平这边才将结案的折子呈递上去,整个京城已经传遍了此事,知道庄氏乃死于潘锐之手,死在一个家境败落时全靠庄氏养着、一朝发达了便要杀妻另娶新人的无能小人手中。
案情传开了,大理寺也确实证据确凿,宣和帝只能准了折子,定了潘锐的死刑。
第166章 正文完结
西亭伯世子杀妻案一破,刚起复回京的赵宴平立即又在京城大出了一场风头。
百姓们津津乐道赵宴平是个好官,卢太公没有收错徒弟,庄氏的娘家人更是跑到吉祥胡同的赵府前,对着大门行礼道谢。这世道,有的人家不把女儿当人,嫁出去换份彩礼就行了,但也有人爱女如命,宁可触怒皇亲国戚也要替冤死的女儿讨回公道。
赵宴平与阿娇一起将庄家众人送走了。
“皇上那边什么意思?”
案子已经破了,是否后悔无需再考虑,阿娇更担心宣和帝会不会生赵宴平的气。虽然她已经做好了随时陪赵宴平回老家种地的准备,但京城的宅子这么好,一帮亲戚好友也都在京城,赵宴平能坐到今天的位置更是不容易,如果可以,阿娇还是希望宣和帝不会迁怒自己的丈夫。
赵宴平摇摇头,道“皇上什么都没表示,该上朝还是上朝,看不出喜怒。”
难辨喜怒,这就是宣和帝最让臣子们敬畏的地方,甚至早在宣王、太子时期,宣和帝就是这般模样,除了对香云的宠爱维护有目共睹,谁也看不出宣和帝对大臣们有没有什么私心偏袒,升官贬官全看政绩。
这次西亭伯世子的案子,宣和帝对大理寺的暗示算是第二个例外。
“皇上对你态度如何?”阿娇疑惑地问。
赵宴平道“暂且还看不出来,我还没有递过其他折子。”
无论怎么看,他破案都是立功了,宣和帝再不忍心定潘锐的死刑,都不可能在这个时候找理由贬赵宴平的官,除非宣和帝想被百姓扣个昏君、偏袒罪戚的骂名。所以,宣和帝到底会不会迁怒赵宴平,还有再等一段时间才能分晓,而这段时间会是多长,一个月、半年、一年甚至五年、八年,除了宣和帝,谁也说不清。
圣心难测,便是如此。
赵宴平皱着眉头,并不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