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越笑了笑,索性在他的额头上涂画了一朵团花。
旁人说传神,叶奴脸沉。顾越道:“你要不要也写一封家书?”叶奴回头看看,除了贺连和孟月两三个不书信,其他人似乎都已经轮完。
“可是我家在岭南乡下,即使一路骑驴,来回也得要两个月,你写了这些,去哪里递送?”叶奴道,“就算递到,阿爹阿娘不识字,也不知何日才会回。”
顾越道:“你信我,天涯海角都能递到,十载八年回信不丢。”叶奴脱口而出:“不必,你要帮我写,就只帮我一个人写。”顾越看他一眼,没多问,低头开始收拾篮子:“一封家书抵万金,岂是与我负气?这叫什么话。”
叶奴一阵羞窘,要去擦额头上的花,却看到许阔去偏房的柜子里取来了三贯通宝钱。顾越自然地接过,一句没解释,塞进篮子下面挂的布袋里,飘身而去。
这下子,各自钻各自的被窝,贺连摆出商户精明的模样,开始算账。统共是六封信,如何生生要了三贯通宝钱?有人还没写,怎么用的是集贤阁的公钱?
“人呐,谁不遇十难八难?若没交这点钱,咱指不定受多少欺负呢。”许阔吹灭烛盏,娴熟地摸上榻,说道,“‘月照红尘路’,你们早晚会知道滋味的。”
前年,许爹大病,许阔几人私自去崇仁坊卖艺赚钱,不想被崔立得知,只给两条路,一条是打死,一条是交钱,情急之下,顾越先是把此事捅到太常寺,钳住崔立,然后通融几家乐坊销账,给他们开了第三条路。
得知这些,叶奴才打听到,两京流外吏在外经商的很多,顾越不仅在春院办差,还在皇城东门外的永昌坊中,开着一家名叫顾十八的茶肆。
※※※※※※※※※※※※※※※※※※※※
发点童年回忆的糖。
《旧唐书》卷44《职宫三》记太乐署:令一人,从七品下,丞一人,从八品下。府三人,史六人。乐正八人,从九品下。典事八人,掌固八人,文武二舞郎一百四十人。
简单来说,乐正是老师,协律郎是纪律委员,都是乐官
乐工则包括文、武二舞郎和散乐成员。散乐成员从地方州县抽调而来,凡被征调者,名字皆被载入太常寺户簿,以服役形式参加培训与表演。
所以,苏安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