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安稳中慢慢地进入了梦香……
再次睁开眼,天已经蒙蒙亮,身旁已经不见了妈妈,只有客厅里断断续续传过来的说话声,才让她意识到,屋子里不是自己一个人,妈妈并没有离开。
她以为爸爸回来了,但客厅里却只有妈妈一个人的声音--
“我同意离婚,但我有几个条件……”
爸爸妈妈离婚了,三天后,在爸爸让人送来的离婚协议书上,妈妈面色平静地签了字。
送协议书过来的是一个陌生人,自称是爸爸的律师,但熊萍萍从未见过。但爸爸始终没有出现。
其实熊萍萍那天是知道的,所以她早早地做好准备,拿着那张“三好学生”的奖状,期待着爸爸的出现。她想着要把这份奖状展现在爸爸面前。她想问问爸爸,为什么一定要和妈妈离婚,难道是自己不够优秀吗?前一天晚上,她躺在床上,无声地练了无数遍,确保在把话说完之前不会流泪。可惜的是,爸爸并没有出现。
然而,对于这样的结果,难过只是一瞬间,更多的却是释怀。
她突然明白了,爸爸妈妈离婚,并非自己不优秀,而是爸爸根本就不在乎了。既然不在乎了,自己又何必为他感伤?
爸爸妈妈离婚半个月后,她随着妈妈离开了那个小山村,搬到了市里。更加幸运的是,母女俩住租房子的隔壁就是市一中,这里是妥妥的学区房,并且一个月后的开学,自己就可以直接进入市一中。这曾经是自己梦寐以求的,做梦也没想到有一天会实现。然而,熊萍萍心里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因为她知道,这所有的一切都是妈妈放弃婚姻求来的结果。
那天早上的电话,妈妈向爸爸提出了三个条件,一,让熊萍萍开学后直接进入市一中;二,要让母女俩住上学区房,买不了租也可以,前提是,熊大裕至少提供三年的租金;三,想办法让康如锦进入市一中。
庆幸的是,爸爸在电话里就答应了这三个条件,没有任何异议。
多年后,熊萍萍还记得离开老家的那一幕,有多少人围着她们母女俩指指点点,他们颠倒是非,居然把一对被丈夫、父亲抛弃了的可怜母女说成了贪得无厌、坐地起价的恶婆娘。她知道,这是那个老太婆--自己的亲奶奶,故意传出来的风言风语。难道她忘了,结婚前,妈妈本就是市一中的在职教师,是为了爸爸的一句“下海经商”放弃了自己的教职事业,委屈自己跑到这个地方偏僻的乡村学校继续从教……
到底谁才是忘恩负义的那一个?
面对他人的质疑和言语攻击,妈妈一直是沉默的,一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