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甚至于,就连刚满十三岁,从未在朝堂上出现过的定国公徐永宁也绷着小脸跟在众人当中,可见众臣对今日的重视。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状况,不为别的,就是因为今天是天子要从太庙结束‘悔过’的日子,也必然是南宫事变会有一个结果的日子,如今这件事情虽然暂时算是平息下来,但是谁都清楚,未完之事还多得很,比如说……
朱仪这个成国公,此前分明是太上皇一党,可谁能想到,这场变乱不仅没有伤及其分毫,反而让他一跃成为了勋贵中最炙手可热的人物。
按照如今外界主流的说法来看,这位国公爷是在察觉到了太上皇有造反之意后,前往东宫密告太子,随后同太子一起入宫密奏,于是,天子这才急调禁军镇压,及时勘平此乱。
应该说,这个说法本身没有什么问题,而且也合乎逻辑,毕竟,朱仪虽然此前算是南宫的人,但是,造反这种关乎身家性命的事,真正面对的时候,做出什么选择都不奇怪。
但是,让众臣感觉到疑问的是,天子在得知太上皇要造反的消息之后,竟然直接派这位成国公率禁军镇压,而且事后,天子竟然直接将中军都督府暂交朱仪节制,这一系列的举动,不得不说十分引人深思。
当然,和朱仪相比,更让人在意的是……于谦!
事实上,但凡消息灵通一点的人,都应该差不多知道,那日于谦在京郊团营的驻地到底做了什么。
无旨擅自调兵,刀挟朝廷命官,无论是哪一条,都足够他人头落地了,虽然说,最后的结果证明于谦的决定是正确的,但是,他的举动毕竟是违制之举,此例一开,日后朝廷上下恐怕不得安宁。
最要命的是,和关于朱仪的大多数都是捕风捉影的虚言不同,于谦的这两条罪状,是板上钉钉的。
毕竟,当时于谦动剑的时候,营帐内至少有十几个人看着,就算是想抵赖也说不过去。
这也是今天于谦没有出现在这里的原因,那日平乱之后,虽然宫中始终没有任何的表态,但是,于谦却在归还了符牌和勘合之后,第一时间上了请罪表,并且自己禁足在府,等候处置。
因着这件事情,近来朝中也是暗流涌动,原本朝中就有许多人觉得于谦的权势过重,只不过他这几年一直奔波在外,所以,这种声音才平息了许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