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大喜。
成为皇帝的秘书,帮助皇帝处理奏折,这可是通天的路子!
解缙方要谢恩,朱棣却似是想起了什么,复又说道:“解侍读,你是大明最出挑的才子,文章练达、才思机敏。洪武朝时太祖高皇帝便甚是赏识伱,朕曾亲耳听闻太祖高皇帝跟你说‘朕与尔义则君臣,恩犹父子,当知无不言’,如今朕正好遇到一点事,想听听你的意见,你也与朕知无不言吧。”
“臣定当如此!”
朱棣踌躇几息,干脆把姜星火所说的削藩第一点后遗症,也就是所谓朱元璋留下的“三条救命线”先讲了出来。
朱棣自然是要扫平漠北的,这件事不过是他的一个引子,想法便是接着解缙这位天下闻名的才子,来横向对比姜星火一番。
“臣昔年上书太祖高皇帝《太平十策》,便言‘近世狃于晏安,堕名城,销锋镝,禁兵讳武,以为太平,一旦有不测之虞,连城望风而靡’,两河中原山东诸多名城大邑倾颓,确有危害,这番话语也是知兵的中肯之见,臣是认同的.当然,天下知兵者,莫过于陛下,全凭陛下定夺。”
朱棣对解缙的马屁不以为意,他本就是实打实地当世第一名将,朱棣又将削藩的第二点后遗症,也就是宗室供养问题抛了出来,等待着解缙的答案。
第15章 不就是想立二皇子为储君吗?
解缙听后没有任何犹豫,直接答道。
“此事臣于《太平十策》亦早有建言。”
“哦?说来听听。”
解缙朗声道:“周朝之所以长久天下而为后世共知,便是因封建诸侯而少其他,此乃万事不易之论。”
听完第一句话,朱棣心里当下就明白他爹朱元璋为啥夸了解缙,然后就让他回家十年再来了。
这都离周朝两千多年了,合着解缙这番恢复周礼的离谱理念还坚持着呢。
解缙依旧在滔滔不绝。
“诸王所分封的地方,应当遵循古代诸侯的制度礼节,选择贤能的人作为相国来辅助。而只有世子才能袭爵,庶子十岁以上的,就应该在水陆都会山川要害之处别封一县。这样十年之间,州县将尽为侯国,而天下诸侯皆陛下兄弟子孙矣,大明岂不似万年盘石般坚固吗?”
朱棣额头的血管已经开始跳了。
朕这边打算和平削藩才选择给宗室加俸禄,到了你这里,就成了建议朕要全面恢复封建的意思了?!
朱棣权当他腐儒空谈,方才强压下心头不满。
可人就怕对比。
如此一来,朱棣想想姜星火的超远洞察,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