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话被硬生生憋了回去,瞧着江煦之走远的背影,冷笑着一甩衣袖道:“你便是跳吧,跳不了多久了。”
早朝谈论的无非便是边境战乱之事,加之小宛国入京,以及别国要休战一类事。
有人参了白孝丁一本,大概便是他身在大昭,行事作风却颇不正派,倒是时常听说惹的都城内鸡飞狗跳,驾马踩翻了别人的摊铺,又或是撞伤谁家青壮男子,更是不胜名数。
却听的宁王笑回:“人家本就不是大昭的,如此强求,也不合乎情理。”
有人附和,道:“既然是前来示好,也不好做太多条条框框束缚着,毕竟他是别国王子,岂能一般规矩待之?若是现下就如此计较,日后传出去,大昭面子还往哪儿搁,更遑论别国前来示好。”
陛下听的也甚是乏味,问一直站在一旁默不作声的江煦之:“将军意下如何?”
江煦之心知皇上这个拿话敲打他,现下诸臣子权利相制衡,不管是与宁王意见过于相左或如何,都不是明智之举。
于是上前一步,抱拳躬身,旋即挺直脊背,声音朗朗:“既然司鉴对于白王在京都行事稍有辞色,不若依咱们的规矩,替他们定制条规则,不脱离了小宛国的礼法,也不越了大昭的线,便也更好约束,是为两治法。”
皇上听完,略一思忖,片刻后道:“这倒是个好法子,司鉴觉得如何?”
司鉴捋着胡子,满意的点了点头,回道:“将军此言便是极合情理了。”
随后便是问矿山工期休整还要多久,得了回应后,早朝也就这么散了。
下朝时,宁王瞧着正准备抬脚走的江煦之,又开口道:“方才将军的两治法倒是叫本王极为佩服,真是解了两头困顿。”
旋即又听他道:“不过将军连日奔波,我瞧着都累的打紧,也不知这辞岁礼能否应付。”
江煦之不在意的笑笑:“辞岁礼我们都不过是观礼者,何来应付一说?”
便对宁王抱拳,径自走了。
宁王眯起眼睛瞧着江煦之的背影笑道:“还望将军撑住,毕竟我还想同您再好好较量一番呢。”
古川随着江煦之去了京郊竹林,二人是傍晚才回的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