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环保仔带着一个树桩游街,那棵被伐的树已经三百七十二岁,看了
叫人心痛。”
“是反对克旭阔湾伐木事件引起的吧?”
程真颔首,“三百七十二年,那是元朝或之前的树啊。”
麦君很幽默,“它又不在中国生长。”
“它一定看透人情世故。”
麦幼林说:“干杯。”
身边有两个洋人亦说干杯,“这位小姐,说什么那么高兴,也陪我们谈谈。”
麦幼林搀起程真,“我们走。”
“喂喂喂,”洋人说,“慢慢不迟。”
麦君站在路边打量程真,“奇怪,行家一直赞你漂亮,我看人却看内涵,今晚证实
他们所言不虚。”
程真坦白说:“我并无致力外形,这些年来,我背已驼,眼已花,不修边幅。”
“我们再到别家试试。”
喝到第三间,两人已经很熟络,开始感慨到人生无常,必须努力寻欢。
程真吟道:“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
枝。”
在异乡的酒吧间,程真忽然吟出这样的诗句来,特别有震荡感,麦幼林沉默。
半晌他说:“我已经不算年轻。”
程真睞睞眼,“现在的标准不一样,但凡走得动,吃得下,谓之年轻。”
麦君拍拍她肩膀,“下一家。”
“我有点累了。”程真说,“我们去吃宵夜,我知道有一家火锅店,吵得头痛,又
缺氧,可是非常好吃,跟我这个识途老马,错不了。”
寒冷,下大雨,店里人气雾气挤得水泄不通,可是两人记者出身,什么苦没吃过,
视作等闲,耐心排队等座位,终于轮到,欢呼一声。
叫了一桌海鲜,约六人量,可是两个人居然慢慢吃得精光,真了不起,程真知道她
已找回那大杯酒大块肉的日子,这三个月的悠闲假期,已成过去。
麦君走了不要紧,通讯社里必定有其他志同道合、快意恩仇的同事,想到这里,程
真兴奋得耳朵都红了,桐油甕终需装桐油,幸亏她有自知之明。
酒醉饭饱,程真扬手结帐,走到街上,找车子,遍寻不获,正扰攘,一个穿黑色长
大衣的身形趋近。
程真呆在当地,看着那人。
那人开了手电筒,把光打在地下,原来是警察。
“两位已经喝太多,不宜驾驶,叫计程车回家吧,车牌几号,我可代你找一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