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杂居较多,我还略通几门少数民族语言,找人问路也方便些。”
众人见他说得有理,也就不再争执。
晴儿当然是很舍不得,但又不能随行增添负担,千叮吁万嘱咐。
箫剑笑道:“你放心,我去几日就回来。你在营寨里多去找找小燕子,紫薇她们,不要闷坏了自己。”
于是准备停当,带上十几个兵士,箫剑辞别众人而去。
他们在密不透风的树林里摸索着前进。
有时攀着古藤越谷,
有时沿着独木桥过沟,
有时还得扎筏子渡水,
昏天黑地地向西摸索行进着。
箫剑带了一面罗盘,沿途经过之处还细心地在树上砍下标志以免迷路失途。
那条道上到处都是陷井泥窝,瘴气弥漫过来对面不见人,还得时时防着蛇蝎毒虫叮咬。
幸亏箫剑经验丰富,知道厉害,带有蛇药和金鸡纳霜,又知道口噙木叶能避瘴,好好歹歹就在这烟瘴路上努力寻觅着……
这样在密林里转了三天、好容易才见到一处苗寨。
在杳无人烟的老林里艰难跋涉,乍一登上石板路,听见犬吠鸡鸣,看见一排排竹楼,真好像在大海里久航返回陆地那样,欢喜不尽。
奇怪的是,寨子里不见男人。只有几个老妇人。
有的用竹筒打水,有的在火塘上烧饭。
箫剑多多少少懂几句苗语,连说带比划,才弄清楚男丁都在寨北谷场上。
从老婆婆脸上露出的神色看,似乎还有几分神秘。
箫剑他们凑在一处猜了半日,也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箫剑十几个人跟那个打水的老婆婆到了竹楼上,比划着请她弄饭吃。
那个老婆婆大概也看出这是—群官军,就把家里所有的糍把都烤了结他们吃。—边流泪,—边指着北方,叽哩哇啦越说越有劲,像是要箫剑他们去谷场上看一看。
她那急迫的神情,使箫剑认定寨里出了大事,当下决定道:“走,我们去看看!”
兵士就带了十支火枪,略略整顿了一下衣衫,箫剑挎上宝剑,背着硬弓来到了寨北。
这时已经暮色苍茫,谷场旁的老橡树下只见星星点点都是火把。
苗家壮汉们敞胸赤膊,满脸满身油汗,腰间插着方头砍刀,一队队来往舞蹈正中土台上一个祭司,脸上青一条红一块画得像个瘟神,头上一条条彩布披散下来,手中举着一面幡,发了疯似地舞蹈着,叽哩咕噜念诵着咒语……
箫剑曾在贵州黔北苗寨里见过这种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