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年代初,“下海”这个陌生的词语,第一次越过长江,越过秦岭,从率先开放的南方漂落到了我们这个城市。
秦州这个西北的小城,五十年代曾以盛产煤炭而出名,号称“煤城,”但随着煤炭资源的逐渐衰竭和几大矿井的相继关闭,另一种新的产业又异军突起,渐渐地超过了煤炭而成为秦州新的支柱产业。那就是苹果。
奇怪,这样一个看似很不起眼的渭北小城,境内沟壑纵横,梁峁残塬绵延百里,却被专家称为地球上的最佳苹果适生区。据说,中国农业科学院的专家经过多年研究,认为秦州地区海拔高,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具有生长苹果的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从九十年代开始,秦州的各各乡村便开始了大规模的苹果种植,加上政府的大力倡导,一时间,黄土高坡的广阔梁塬之上,到处果实累累,苹果飘香。
这样的时刻,王长安也兴奋了起来,他不再半夜不归了,他早早回到家里,和一个叫做顾矿山的人坐在家里秘谋。
顾矿山长得高高的,瘦瘦的,非常精干利落的一个人。他是某农副产品公司的经理。王长安用从会议桌上拿回来的剩酒剩烟款待他,用花生米和羊杂碎招待他,两个人吃着,说着,喝着,谈着。气氛相当融洽,神情异常高兴。
他们在说什么?王长安怎么会突然认识这个农副公司的经理呢?他们素不相识,素无来往的。
王长安上厕所的功夫,顾矿山喷着酒气,对我说:“弟妹,好日子来了,以后你跟长安两个再也不用为钱吵架了。”
“咋回事,啥意思?”
“长安下海了,他不在政府机关呆了。” 顾矿山说。
“什么,长安不在机关里干了?那他准备干啥去? ”
“当经理,你家的长安现在是经理了。”顾矿山说着又灌进一口酒。
“为什么,是人家不要他了?把他精简了?”
“不是的,弟妹咋这样想哩?谁能把长安精简掉,是长安自己要求的。”
顾矿山告诉我说,秦州市政府最近下发了一系列的文件,要求各部门,各单位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创办实体,各部门,各单位都要根据部门特点创办一个实业公司,抢滩创市场,为进一步开拓市场经济之路,作好示范,开好头,带好路。
王长安所在的农业局经过研究,决定成立一个果工商实业公司,搞苹果生意,把满山遍野,一家一户的苹果收购起来,然后销往南方市场。
“咱这的苹果在南方值钱的很着哩,咱一块钱能吃一篮子苹果,南方人,一块钱只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7页